编者按:武山县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11253”区域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武山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武山县信息中心联合各乡镇推出【回眸发展路 喜迎党代会】专题,从多侧面、多角度梳理展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鼓舞干劲,推动经济社会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奋力加快全面小康建设步伐。
四门镇五年工作成就巡礼

(四门村新貌)
“十二五”是四门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合心合力,破难攻坚下,四门镇社会各项事业迈开了坚实的步伐。不平凡的五年铸就辉煌成就。五年来,四门镇在一次次的跨越发展中,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篇章。
严要求、强基础,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五年来,四门镇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新要求、新部署,新建上湾、四门、咀儿、大蒿等村级阵地12个,改扩建7个。按照“8+2”的模式和“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规范化运行管理7个,创建了尧儿村市级基层党建示范点。五年共发展年轻型、知识性、技能型党员175名,选任村组干部46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44名。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全面推行“四议三双”及 “一站式”便民服务,全镇24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党务、村务公开栏,公开了办事流程,优化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办事效率,充分发挥了农村党组织在富民工程、农村稳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开展“两学一做”教育)
精扶贫、精脱贫,全面小康社会步伐跟进
五年来,四门镇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围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机制完善四个重点,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省“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立足实际、紧扣关键,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扶贫成效突出。全镇1842 户8823余贫困人口实现了从粗放式扶贫向精准化帮扶的成功转变,真正做到了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通过努力,先后实现了3村整村脱贫,制约贫困村发展的住房、饮水、出行、教育等难题得到初步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了两位数高速增长。全面小康四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安全饮水工程

兰屲新村

村内巷道硬化前后
调结构、兴产业,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五年来,四门镇立足区域优势,发展西梁旱作蔬菜种植业,补齐了武山县干旱区域无蔬菜种植的短板,为全县乃至全省蔬菜上山战略树立了标杆。五年来,通过创新、摸索,形成了“4321”旱作蔬菜种植格局,建成了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并在全县得以推广,“全膜玉米-冬油菜-架豆王”“全膜玉米—冬小麦—架豆王”两年三熟种植模式总产值每亩达8000元左右,群众收入增幅达25%,旱作蔬菜产业成为全镇第一大特色增收主导产业。在小麦、油菜、玉米主要农作物产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在适宜山区村推广种植中药材、马铃薯等经济作物,建成松树、水洞、草坪3个500亩马铃薯种植示范点和蚕豆种植示范点,上湾、下湾2个地膜洋芋种植示范点,有力拉动了传统农业产值增长。以土地流转集中新建和开展培训农户自建的方式,五年共发展果园1700多亩,其中扶持南坪、西川2村新建核桃园1200亩,在四门、兰屲2村建设苹果园500亩。全镇发展各类养殖小区10个,养殖户48家,逐步形成了以洛礼路、四马路“两线”为主的养殖带,畜禽养殖总量约在2010年底的基础上翻了两番。五年来,发展冷水鱼、柴火鸡等特色农家乐10处,食醋加工作坊50余家,每年有组织输转劳务都在1万人以上,年均直接创收1.5亿元左右,人民群众增收步伐明显加快,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产业助农

产业扶持

架豆长势喜人

奔腾养殖厂獭兔养殖

西梁旱作农业综合示范区

尧儿村养鸡场

四门松树村木场畜牧养殖区

富民产业培训

四门三衙柳编
抓项目、强基础,基础设施面貌显著改善。
五年来,四门镇紧抓政策叠加机遇,高起点谋划,全方位争取,大力度建设,紧盯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实施了一大批夯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五年来,修筑堤防12处4290米;建成侯堡、咀儿、南坪、尧儿、四门等村级综合服务中心12处;在罗湾、常湾、周湾等村实施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工程,受益群众达424户2032人。五年,累计硬化道路120.5公里,砂化道路19条40.7公里,修建产业路31.5公里;建成尧儿村、西川村通村大桥2座,配合洛礼路施工单位完成洛礼公路四门段16公里的升级改造工程。修建田间道路24.5公里,改造危房195户。建成洛礼路和四马路2个美丽乡村示范带,改造危旧墙体8000多米。完成退耕还林692.1亩,荒山造林130亩,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20.6%;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工程,栽植行道树2万余株,在水洞、四门、南坪、录坪、尧儿等村安装路灯170余盏。组建成立24村环境卫生清洁队伍,成立镇环保站和城建办,高标准配备了人员设备,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

四门新旧街区对比

尧儿村新庄大桥改建前后

西川村通村大桥

兰屲村综合土地治理

产业路硬化

咀儿村产业路砂化

麦山村行道树
惠民生、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
五年来,四门镇始终坚持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高度关注民生,全力保障群众基本需求,确保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五年,新建教学楼4幢,建成四门中心幼儿园,全镇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90%,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电影放映、戏曲演出、书籍阅览、篮球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达到常态化。新建村级卫生室12处,高标准建成尧儿、咀儿2村卫生室,完成了四门镇卫生院升级搬迁工作,计生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孕情服务率均保持在96%左右,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100%。通过动态调整,城乡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共发放养老金196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累计报销合作医疗资金达800多万元 ;及时足额发放了低保、五保、孤儿等各类救助保障资金2700多万元。

新建的四门镇中心幼儿园

四门明德小学

南坪村综合服务中心

上湾村综合服务中心
搞开发、活商贸,小城镇开发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四门镇紧抓第二轮小城镇开发的大好时机,统一规划、重点建设、招商引资、强化管理,镇区开发建设快速推进,镇区面积达到1.45平方公里。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实施四门镇小城镇建设规划,初步建成四门城镇化新格局,城镇化主题向以四门村为发展主核心,洛礼路、四马路、北山产业路为经济发展轴线的“一主三线”集中。城镇化率达到26%,常住人口达到7800多人,镇区面积从原来的0.9平方公里扩大到2.3平方公里。实施了兰屲村美丽乡村创建工程,建设舞台院2处,文化广场1处;实施市场路改造升级拓宽工程,埋设排水管道1公里,硬化道路5200平方米。五年来,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在综合市场南部地段新建8套商业铺面,在综合市场开发建设2栋36套2500平方米商铺,建成四门供销商贸城,四门商贸中心,四门客运中心。四门温州商城、好润家购物中心、万家超市陆续进驻,投资运营效益良好,带动活跃了集市交易。

兰屲新村人民舞台

大型超市好润家入驻四门

新建的四门客运站
转作风、提服务,政务环境逐步优化。
五年来,四门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局,以群众满意和基层满意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切实把作风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到实处,真正抓出成果、抓出实效。针对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施治、集中突破,实现了执行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效率明显提速、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为实现四门大发展跨越提供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尧儿村综合服务中心

美丽的兰屲新村

群众丰富的文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