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全面展示双联行动开展三年来的经验做法和发展变化,进一步激发省市县乡四级联村单位及联户干部参与双联行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舞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从即日起,县委双联办与县信息中心联合推出“双联三年看变化”系列报道,努力营造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氛围。
【双联三年看变化】
双联真情暖民心 倾心帮扶促发展
——山丹乡车岸村“双联”行动纪实

车岸村是省委王三运书记的第二批双联行动联系点。双联行动开展三年来,车岸村在省委王书记和甘肃银行、县农发行帮联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立足村情实际,真情帮联,着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施了一批惠民实事,培育了一批富民产业,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双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得到了新改善。车岸村始终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助群众兴办实事的有力抓手,三年来,在各联系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建成了省水利厅总投资1600多万元的车岸渠首治理和改造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灌溉难题,改善灌溉面积1.8万亩,预计年均增产粮食60万公斤,经济作物450万公斤,年均灌溉改善效益将达到368万元。筹资55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和占地3.5亩的群众文化休闲活动广场,并配置了篮球架和健身器材,进一步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建成新农村26套,同时对车家林36户群众正在实施易地搬迁,人居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三年来有效完成了村庄的亮化、绿化和美化工程,共改造危墙655米,粉刷墙体961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修建花园8个,植树2000余株,硬化村内巷道4公里,车岸村容村貌得到了全面改观。

培育富民特色产业,农民收入实现了新增长。车岸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和水资源充足优势,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加快发展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和小微企业。一是培育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创建了车岸村2000亩蔬菜示范园区,完成车岸蔬菜园区硬化7.8公里,衬砌渠道15.8公里,铺设排水管道530米;筹资240多万元,为群众发放大棚水泥支杆13.6万余支,新建设施蔬菜大棚350座、升级改造265座,扩建蔬菜种植面积180多亩;引进推广豆角、西瓜等优良品种12个。二是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建成可存栏量10000只的养羊场2个,建成存栏量200头的养猪场3个,发展存栏量2000只的养鸡场2个。三是大力发展季节性劳务业。三年来,先后共向新疆、内蒙等劳务基地组织输转劳务2415人次,创收4620万元。四是积极发展小微企业。利用政策帮扶和金融帮助,共协调争取各类惠农贷款500多万元,发展了玉龙沙发加工厂等一批小微企业,农民增收渠道得到了拓宽。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建步伐迈上了新台阶。积极探索基层党建新模式,乡村筹资15万元,按照村级阵地“八有”标准,对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进行规范化建设,建立了远程教育设施、文件资料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台账。结合无职党员实际,设置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清扫等6类岗位,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的方式,累计对33名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轮流坐班、值班,为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便民功能进一步强化。三年来,共培养党员带头人26名,在产业带头人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1名,发展党员5名。筹资10万元,购置篮球架、乒乓球桌等体育、健身器材10套,利用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和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增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新风取得了新突破。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车岸村着力构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农村新风尚。三年来,利用国庆、中秋等节假日和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开展篮球赛、羽毛球赛等文化活动15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5场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累计评选出“好公婆”65名,“好媳妇”80名,创建“十星级文明户”75户,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文明素养,增强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意识,激发了比勤劳、比致富、比创业、比文明的精神风貌。现在,争创“十星”,已经成为全村农民群众的普遍追求,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人多了,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少了,文化生活丰富了,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的少了,追求高尚文明新风的多了,迷信庸俗不健康的现象少了,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在普遍形成。

如今的车岸村,正在乘着双联行动的和煦春风,向前大踏步迈进,在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上,勤劳的车岸人民将会越走越好,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