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的一年;这一年,县域经济持续增长,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成就;这一年,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文化旅游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一年,48万武山儿女团结一心,拼搏奋进,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近期,按照县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部署,县信息中心开设了【2014▪精彩回眸】系列报道,通过多形式、多视角,全面展现一年来在扶贫攻坚、双联行动、群众路线、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工商经济、城乡一体、文化旅游、财政金融、社会事业、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进一步激励全县上下再鼓干劲,再创辉煌,努力谱写武山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篇章。
武山:以改革促进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武山县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全面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改革,切实加大扶持农村土地流转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

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稳步推进。马力镇28个村全部完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了杨坪、苗丰等14个村4481户的入户摸底调查工作,野外实测作业面积33893.47亩,其中北京世纪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采用GPS定位完成了杨坪等5村9470.42亩的野外实测作业,兰州捷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苗丰等9村24423.05亩的航拍作业。杨坪、苗丰等6村已完成了公示审核。

二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逐步完善。2014年,武山县改造建设县农村土流转服务大厅一处60㎡,改造建设县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两间,档案室一间,面积60㎡,配备了服务设施设备,制作了标识标牌。改造建设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基础设施“一庭三室”,在县农业局办公大楼六楼改扩建仲裁庭和合议调解室,面积为220平方米,在县农业局院内新建案件受理室和档案会商室,面积120平方米;购置安装了电子显示屏、音响、录音笔、投影仪、电脑等必需的庭审设备和办公设备,制做了各种标牌版面,设置了仲裁员席、申请人席、被申请人席、旁听席等功能区。新成立村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点和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小组各182个,全县344个村都成立村了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点和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小组。

三是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武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扶持意见》及《武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实施办法》,把农村土地流转纳入了年度考核指标体系,与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有力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流转。2014年,全县新增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面积2.65万亩,其中新增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48个2万亩,其中50-100亩24个0.2万亩,100-500亩13个0.3万亩, 500-1000亩的4个0.2万亩,1000-5000亩的7个1.3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总面积10.9万亩,占全县承包地总面积的17.6%。全县50亩以上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主体达到298个5.9万亩,其中50-100亩210个1.7万亩,100-500亩61个1.5万亩, 500-1000亩的15个0.9万亩,1000-5000亩的12个1.8万亩。种植粮食作物0.6万亩,蔬菜1.4万亩,果品2.6万亩,中药材0.8万亩,其他0.5万亩,养殖大户120多家。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14年,下发了《武山县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县农业局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全县新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登记注册了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莹豪玉业联合社。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80个,共有社员11000人,其中工商登记在册人员1925人,注册资金49500万元,带动农户23000多户,合作社按行业划分,种植业115个,养殖业140个,其它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进一步规范,绿源豆类专业合作社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金水湾冷水鱼养殖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被推荐为国家级示范;四通药材、金川果品等4家第四批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积极发展家庭农场,今年在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18家,从业人员45人,带动农户538户,家庭农场从无到有,正在蓬勃发展。

五是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了《武山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和《武山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11月12日,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班,正式启动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目前,已确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235人,其中2个蔬菜班和1个苹果生产班已开始培训。
六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规范。2014年新成立了城关镇等9乡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目前,全县15各乡镇都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开通了县农村经济管理站和马力镇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端口,完成了马力镇28个村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资金账务处理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