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中央电视台二套《县域经济报道》栏目播报了武山蔬菜产业发展情况,全县蔬菜产业发展规模及蔬菜名片在全国观众面前得到宣传和推介,这对进一步提升武山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打响武山蔬菜品牌,建设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武山是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中国韭菜之乡、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蔬菜产业是武山县的一项主导产业。近年来,武山县围绕打造中国西部蔬菜产业强县这一目标,在省、市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按照“建基地、活流通、扶龙头、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县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推动、园区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和产业互动的“五动措施”,建成了滩歌黑池殿等八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六大模式”。

经过多年发展,武山县蔬菜产业面积不断扩大、总量迅速增长、品种不断优化、市场营销逐步完善、区域布局基本形成,蔬菜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全县每年新增蔬菜1万亩,引进蔬菜品种10个以上,先后认证9个有机产品,21个国家绿色A级产品;洛门蔬菜市场被列为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蔬菜贮运、农残检测、信息发布等功能逐步完善,形成了“万人种蔬菜,千人搞运销、百人跑市场”的蔬菜营销格局;建立农超对接点5个,成立了相应的检测机构,健全了农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蔬菜产业化格局日趋明显,已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冬春淡季鲜菜供应基地和西北重要的高原夏菜生产基地。止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蔬菜已成为武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蔬菜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蔬菜产业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产销一体化、沟通信息化的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