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农机操作人员、农机大户及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带头人的高质量机播、高效飞防植保、机收减损、农机抗灾救灾、无人机农业场景应用及安全生产等技术技能,加快新技术新机具应用步伐,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门持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机化技术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学员从“技术掌握者”向“产业带头人”转型,市县累计专题培训6期、420人次,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聚焦区域特色产业抓培训。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主粮,开展机械条播、免耕播种、高效收获等关键环节培训,开展小麦、玉米周年生产机艺融合与病虫草害智能化防治技术示范,逐步完善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技术体系;围绕苹果、饲草产业发展,现场演示种植、杀秧、收获全流程装备操作,突出田间管理、有机肥深施等机械化装备与配套农艺技术示范推广;围绕农用北斗导航终端应用、智能信息采集技术、高效植保技术,推广应用自动驾驶、设施智能监控和智能收获作业等智能装备。
二是紧扣农时与政策节点抓培训。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地,同步开展补贴申报、机具选型培训,通过微信群、APP 等渠道推送政策解读,助力补贴资金精准兑付。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关键时期精准开展培训,开展常见农机具的安装调整、操作使用、维护保养,系统提升学员对农机化政策理解能力和农机操作技能水平,直接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田间生产力。

三是企研协同实践抓培训。依托丘陵山区研产推用一体化项目,采用“课堂讲解—现场演示—手把手指导”,开展校地合作、企社联动,联合甘肃农业大学机电学院、省农科院等相关专家授课,在清水县陇塬种养殖、麦积区军华农机等合作社建立培训实践基地,实操环节搭建田间课堂,技术人员现场测试机具性能、调整作业参数,解析机械原理、农艺要求与安全规范,推动“培育—推广—提升”良性循环,提升农机手实战能力。
通过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2025年全市新建粮食全程机械化大面积单产提升集成示范点23个、1.26万亩,特色产业示范点6个、1.16万亩,投放机具486台,新推广应用北斗导航、智能植保等装备12台,小麦机收损失率低于1%;全市组建10支应急作业服务队、25 家核心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形成“联动—培训—应用”的良性闭环,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