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和过渡期最后一年。全市深入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一个底线、紧扣两条主线、强化四项保障、聚焦六项任务、做好一个转向” “12461”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责任体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抓主业”,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担主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唱主角”,有效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任务落实,确保过渡期圆满收官,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1”条底线,做到识别消除到位。高效运转“一键申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动态监测帮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做到应纳尽纳。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持续对全市2.1万户9.29万人监测对象实施动态监测帮扶。
紧扣“产业就业双轮驱动”“2”条主线,做到发展带动到位。按照“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不低于全省和全国农村居民平均增速”目标,紧扣产业发展,通过加快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以及对帮扶项目“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四个一批要求,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脱贫地区群众“造血功能”;紧扣就业发展,通过深入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乡村就业工厂巩固提升、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等措施,提升脱贫人口内生发展动力。
强化“教育、医疗、住房、饮水”“4”项保障,做到政策落实到位。教育保障方面,重点巩固控辍保学成果和消除因学返贫致贫风险,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医疗保障方面,重点在政策宣传力度、大病分类救治、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政策落实方面下功夫,确保重点人群健康有保障。住房保障方面,重点动态抓好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房屋抗震改造,关键把好质量关,确保改造的房屋安全可靠。安全饮水方面,按照全省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收官年”要求,加强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确保水质达标、水量充足、供水稳定。
聚焦“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衔接资金和帮扶资产、东西部协作帮扶、乡村发展、驻村帮扶、问题整改”“6”项任务,做到工作落实到位。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聚焦国家和省级重点帮扶县倾斜支持和易地搬迁安置区产业培育、就业安置以及社区融入等政策落实;衔接资金和帮扶资产聚焦衔接资金使用监管和帮扶资产的确权移交以及2013年以来农村集体“三资”情况清查;东西部协作帮扶聚焦争取东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和引进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以及输转劳动力情况;乡村发展聚焦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动“五大振兴”,突出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乡村发展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多搞财力可承受、群众可感可及、“小而管用”的项目,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驻村帮扶聚焦驻村工作队日常管理、入户走访、作用发挥、后勤保障、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依托全市开展“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严格履行属地管理责任,把驻村工作队管好用好;问题整改聚焦2024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反馈问题,举一反三抓好整改,全面提升工作水平。
做好“巩固成果过渡期向乡村全面振兴”“1”个转向,做到战略推进到位。全面系统梳理、深度挖掘一批过渡期以来天水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果经验和典型案例。全面评估过渡期以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效,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机制,确保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