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纠治陈规陋习、深化移风易俗,是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
为更好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移风易俗工作,自觉参与城乡文明新风培育,坚决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人情攀比、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全面提高文明素养,近日,市文明办、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纠治陈规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系列宣传报道,重点展示全市各县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的好做法、好典型,宣传新成效,引领新风尚,为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行动、合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新天水记者 张彬霞 赵军霞 实习生 高起航
“咱村的村民注意了哈,我再强调几句:什么是陈规陋习?它们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比如高价彩礼、薄养厚葬、不文明行为、忽视公共秩序等。我们要从自我做起,自觉摒弃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的旧俗。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到新时代的文明建设中去,通过实际行动来传播正能量,影响周围的人。”在当下农忙关键时期,甘谷县安远镇巩川村党支部书记张冠平时不时响起的“大喇叭”广播,已经成为全村村民耳熟能详的习惯。

“咱巩川人口多,赶上农活忙,通过‘大喇叭’喊喊就都听见了,多唠叨几遍也就记住了。”近日,记者来到巩川村,便听见村上正在利用村“大喇叭”宣传着“破除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有关小知识。
“大喇叭就是好,都是大土话、大白话,一听就懂。”提起“大喇叭”,大家忍不住夸奖。为了让广播内容更接地气,张冠平充分发挥亲和力强、善说群众话的优势,根据乡亲们的语言习惯组织宣讲内容,除了用乡音土语表达,还加上生动事例或者自编顺口溜,把厚重理论转化成基层群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大众语言,真正讲到大家心坎上。
“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么忙着摘花椒、摘辣椒,要么到地头清除杂草等,农活天天有干的。一天里没有闲暇时间看电视、看手机,不过我们通过收听‘大喇叭’这一渠道,关于抵制高价彩礼、薄养厚葬、村民攀比之风等各类政策也能及时知晓。”村民巩克强说。

近年来,巩川村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宣讲理论政策、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等方面,积极利用“大喇叭”,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进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点对点、面对面开展各类活动,用心推动乡风文明焕发新活力。
张冠平告诉记者,全村共有273户1159人,为了确保党的各项政策能及时传达到家家户户,村上在用“大喇叭”宣传的同时,也还建立了巩川村村民微信群。“每户人家都在群里呢,平时关于移风易俗、护林防火、防范诈骗等重点工作,都会通过‘大喇叭’、微信群进行宣传,充分彰显了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得力助手’作用。”张冠平说。

“现在村里人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村容面貌越来越好,一些不文明的现象遭到了大家的反对和抵制,作为村民感到很高兴。今后,我也将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文明代言人。”巩克强说。
张冠平表示,乡村振兴,不是光看大家的口袋富不富,更要看大家精神风貌怎么样,重要的是要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下一步,村上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在持续用好‘大喇叭’宣传的同时,村党支部还组织志愿队开展专项的志愿服务,去引导、去宣传抵制陈规陋习,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民主议事厅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张冠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