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新生,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记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省级优秀医师张明英

张明英,一位在临床医疗一线耕耘了近30年的儿科副主任医师,她凭借自身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广大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赢得了患儿家属和同事们的广泛赞誉。
一、心系患者,深入基层
甘南之行:2013年在百万医师大下乡活动中,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与职业担当。甘南藏族自治州,一个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尤其是妇幼医疗水平亟待提升。张明英医生作为一名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甘南的征途。原本,她被分配至条件相对较好的玛曲县医院,但得知欧拉乡卫生院条件更为艰苦、医疗资源更为匮乏后,她主动请缨,毅然前往欧拉乡卫生院。在那里,她与卫生院的同志们同甘共苦,共同面对解决医疗条件简陋、设备匮乏等种种困难。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卫生院建立起了儿童雾化室、输液室等基础设施,并亲自教授卫生院医生对儿童常见病的诊治及危重患儿的识别方法。她的到来,如同一股春风,为欧拉乡的儿童带来了健康的希望和福祉。
健康扶贫之路:自2019年以来,张明英承担起清水县丰望乡重大疾病患者的健康帮扶工作。每个季度,她都会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挨家挨户走访,为他们送去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她的身影总是穿梭在乡间小道上,为患者带去关怀和温暖。每当他们需要住院时,她都会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医院、安排专科医生治疗。她的无私奉献和深情关怀,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和关怀。
二、勇于担当,逆难而上
在疫情期间,张明英医生不仅承担了大量的诊疗工作,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一份力量。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医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的发热患者涌入医院,其中不乏儿科的小患者。由于儿童病情隐匿、进展快,发热门诊急需儿科医生的支援。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张明英医生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主动请缨支援发热门诊工作。她连续奋战在接诊一线,用忠诚和担当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三、爱岗敬业,为健康保驾护航
张明英医生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用耐心、细心、爱心及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儿,坚持不忘初心、医者父母心的工作态度,她始终坚守在儿科工作一线,无论节假日还是休息日都随叫随到。当科室有危重患儿时,她总是会坚守在病房,在她看来,患儿的病情就是命令,患儿痊愈出院就是对她工作的最大肯定。加班加点是她工作的常态,当同事问她“张老师,你怎么还没回家?”,她最朴素的一句话回答就是“这个孩子的病情还不稳定”。当危重患儿和小早产儿出院时,她会很“啰嗦”地反复向家属叮嘱患儿的喂养方式和注意事项。她常常主动给危重患儿家属留自己的联系方式,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患儿家属有任何养护疑问,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复,她的通讯录里不是“某某的妈妈”就是“某某的爸爸”。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儿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她用自己的爱心和汗水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赢得了患儿家属的广泛赞誉和尊敬。
四、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医疗技术
张明英医生深知医疗技术的重要性,她坚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更新诊疗理念和技术。她先后赴西安市儿童医院及南京市儿童医院进修学习,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回医院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她开展的早产儿静脉营养、新生儿呼吸机的应用以及亚低温、脑功能监测等新技术新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危重症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救治水平,为我院新生儿科作为天水市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新生儿科副主任,张明英医生还注重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她积极带动科室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把“十个多一点”暖心行动融入日常工作,手把手教下级医生进行新生儿常规诊疗操作、应用呼吸机等开展危重症患儿的抢救工作。她还定期组织科室学习本专业最新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开展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了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曾先后被评为院内“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2024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医师”、获得了“甘肃省市级新生儿复苏资质”、被聘为“甘肃省DRG2.0版付费分组与权重临床论证专家”。
张明英医生是平凡的儿科医生中的一名不平凡的代表,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对儿科工作的高度热情和执着,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医务科冯垚)
(来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