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天水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持续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补齐乡村治理短板,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抓党建强引领,着力提升善治善为新动力。健全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制定实施《2024年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组织召开党建重点任务推进会、调度会,推动县乡村党组织书记上下联动抓党建、促振兴。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鼓励和支持600余名村干部进行大专及以上学历提升,优化调整驻村第一书记11名、工作队员7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以强项目、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造血、提升自主经营能力”为主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双强双提升”行动,争取中央衔接资金8400万元,市级配套衔接资金2600万元,扶持172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夯实基层发展基础。
二、抓自治强规范,着力提升基层自治新效能。持续落实《天水市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实施方案》,健全村级组织依法履职事项、协助政府开展事项和不应承担事项等三个清单,清理村级组织各类牌匾1500余块,调整不规范牌匾100余块。深入推动“减证便民”行动,积极精简村级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有效减轻村级负担。持续完善村级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妇女和儿童工作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平均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体系进一步健全,事务不断优化,乡村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三、抓示范强宣传,着力绘制文明和谐新画卷。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资源,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戏曲进乡村”“村晚”等基层公益性惠民演出活动,开设“乡村行看振兴”“天水好人·百姓榜样”“文明家庭”等专题专栏,面向乡村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15600场,参与群众达8万人次,常态化发布先进模范事迹40余条次。推荐全国最美家庭2户、全国“五好”家庭1户。全力打造“书香天水”,举办全民阅读相关活动50余项,参与读者达40万余人次。立足本土特色文化,推进“乡村记忆”博物馆和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注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有效提振了农村精气神,增强乡村凝聚力。
四、抓引导强约束,着力弘扬移风易俗新风尚。充分发挥正向引导和激励约束作用,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抵制天价彩礼有关要求作为基层治理实践和村规民约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持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常态化推进婚丧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发布《天水市文明办纠治陈规陋习抵制高价彩礼倡议书》《天水市倡导文明祭祀宣传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教育群众自觉纠治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从源头上塑造勤俭节约、量力而行、喜庆有节、哀思有度的良好社会风尚。
五、抓法治强保障,着力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调解机制,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间纠纷2083件、司法确认215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8.7%。常态化开展农村扫黑除恶政策法规宣讲2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制作宣传展板1000余块,参与群众5万余人次。积极组织专题普法宣传活动,重点针对电信诈骗、婚姻家庭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53件,解答法律咨询580余人次。持续开展农村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行动。
(新闻来源:天水市农业农村局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