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事催人忙,不负好时光。眼下,正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清水县新城乡抢抓时节,有序推进各项农业作业,开启农业生产“加速度”,奏响田间管理“进行曲”,一幅生机勃勃、忙碌有序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走进新城乡四合村食用菌产业园,宽敞的大棚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棚内吊挂菌棒。“我们村总共要挂90万菌棒,目前挂了53万多棒,每天都需要30多人过来工作,再过20天木耳头茬采摘期的时候用工会更多,估计要70-80人,工资标准是男工一天120元,女工一天80元。”新城乡四合村食用菌产业园种植主体负责人潘小东说。

近年来,新城乡紧紧围绕全县聚力打造“清水食用菌”特色品牌,争创省级食用菌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工作思路,立足乡情实际,明确发展路径,突出抓园区设施农业,大力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

当前,园区内有5座2000平方米生产棚、600平方米晾晒棚,已建成投产运营。二期41座11400平方米木耳大棚正在建设中,主体已经完工。产业园区整体建成运营后不仅能推动食用菌产业链条不断延长,还能显著增加群众收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以上,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时下正值万寿菊栽植的最佳时节,来到新城乡四合村米家湾万寿菊栽植点,一株株万寿菊花苗在农户的默契配合下扎根土地,等待六月中旬盛开黄红相间的美丽花海,届时万寿菊也将正式进入采摘季,全年可摘6茬,至10月份采摘结束。新城乡1300亩万寿菊不仅经济价值高,对美化人居环境和助力乡村旅游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新城乡四合村党支部书记杨茂生介绍,“今年四合村预计栽植万寿菊130亩,目前已完成铺膜80亩,栽植花苗50亩,5月中旬就能完成栽植,6月中旬进行头茬采摘,每亩产量达到1吨以上,总产值达到15万元左右。”

在农业作业过程中,科学的农作物管护及田间管理必不可少。在新城乡谢山村付河金银花栽植点,县果品中心技术员正围绕金银花栽培方式、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向群众进行深入详细的讲解。

金银花又名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炎等功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据了解,为促进群众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新城乡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千亩金银花产业。新城乡种植的金银花采摘期从6月持续到9月,一共可以采摘4-5茬,农户们边采摘边晾晒,上好品质的金银花干货销售行情良好,一公斤价格在70元左右。

新城乡会同果品中心为农户提供覆盖种植采收全程的技术服务保障,指导农户科学管理,让农户心中有数、心中有底,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为走出一条高质量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新城乡因地制宜,依托境内李湾村高寒阴湿、土壤湿润的地理条件,打造8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李湾村合作社、种植大户、群众共同参与种植包含党参、黄芪、款冬花、板蓝根、牛蒡子、红花、芍药等在内的12种中药材,通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阶段,为确保药材品质,新城乡多次邀请陇西县款冬花种植技术人员开展培训,严把株行距、覆土厚度等细节,着力提升管护水平。经统计,全乡新栽植的中药材出苗率达到90%以上。

新城乡李湾村村民严小林告诉记者,“之前我都在外面打工,今年村里建了中药材基地,我就来到这里工作,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家里,现在已经挣了5000多元了。”

“今年以来,新城乡紧扣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在倾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同时,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村地域资源及人才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强化中药材、蚕豆、饲草玉米、金银花等产业的田间管理,持续督促跟进四合村、闫川村食用菌产业园的挂棒生产工作,于5月中旬完成全乡1300亩万寿菊及600亩朝天椒栽植工作,确保各项产业向好发展,秋收时节能取得较高效益,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夯实全乡产业发展基础。”新城乡乡长刘鹏军说。

新城乡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景象是近期清水县农业生产工作的缩影。为做好农业生产工作,清水县凝聚多方合力,打好主动仗,精准靠前服务,强化农药、农膜、农资等要素保障,多种形式开展农技培训和指导服务,及时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坚持做到农业工作全方位指导,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推动全县农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当前,清水县正紧盯打造产业大县目标任务,全力打造万寿菊、金银花、蚕豆、食用菌和小麦育种全产业链条,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在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向前,清水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如今的满目翠绿在辛勤耕耘后必将变为秋收时节的美丽“丰”景。(图/文 清水融媒记者 李榕 马辉 编辑:张平安 责编:王玉芳 编审:刘红艳)
(新闻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