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市牢牢把握“主动作为、稳中求进、赶超进位、务求实效”的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总目标,统筹推进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四大质量”,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实现了“十三五”质量发展的良好开局,全市质量工作呈现出了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一是深化认识,着力实现质量共管共治共享。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质量工作先后多次做出批示,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质量发展工作,全市质量工作推进机制和外部环境明显优化,质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综合绩效考核评价内容;制定出台了《天水市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市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提出了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等,是全市“十三五”时期重点专项规划和质量发展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同时,不断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将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作为专业技术培训重要内容,市人社、农业、质监、食药监、建设、发改、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环保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人才培训,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二是强化措施,全面提升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在启动实施市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主导产业、社会需求、消费热点、安全形势等,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目录,广泛征询人民群众对重点日用品、农资、煤炭产品、电工电器等产品监督抽查的意见和建议。在国内率先建成建设工程远程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建设工程24小时远程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工程质量缺陷。全力打造“羲皇故里、人文天水、陇上江南”三大旅游品牌,精心组织文明旅游、绿色旅游、智慧旅游等“品质旅游”系列宣传活动,“旅游管理抓质量、企业经营重质量、消费选择看质量、社会监督评质量”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严格控制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规范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工作,对审批项目及时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细化责任,全力推进示范城市创建工作。4月下旬,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组成党政考察团,赴宁波、厦门等地学习考察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并形成高质量考察报告,研究确定我市创建工作总体思路。7月下旬,召开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市政府“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天水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产品、工程、服务、环境质量创建方案等,基本形成了全市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创建工作格局。市质量强市办公室与人社部门联合举办了质量强市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着重对企事业单位涉及“四大质量”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为质量强市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各县区政府、市直有关单位、开发区管委会也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微信等多种平台开展集中宣传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参与质量强市建设的热情。
四是优化服务,努力构建质量服务长效机制。以深化“质量服务在企业”活动为抓手,不断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和自律意识,确保质量服务在企业活动转入常态化、长效化和制度化。截止目前,帮联企业671户次、延伸民生服务279件。针对学校、福利院、幼儿园和下岗再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优先开展质量服务,减免50%的产品检验收费。推出一站式服务,提供预约式检验,在乡镇卫生院试点推行计量器具上门免费检定工作,对重点项目和工程及大型企业质量业务工作现场受理、集中检验。完善跟踪服务、预先警示和服务承诺等制度,实现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入驻政务大厅,办理时限普遍缩减30%以上。
五是加大宣传,着力营造质量发展工作浓厚氛围。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认可日、世界环境日、“质量月”、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户外广告、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宣传质量知识。今年“质量月”期间,市质量强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现场受理质量咨询、投诉和举报26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5100余份,营造了“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发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