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天水市秦州区文化馆2016年十大亮点工作(图)
(2016/12/20 10:01:36)  来源:秦州区文化馆  打印本页

 

  一、率先跨越发展,建设首位之区,秦州区文化馆2016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市首家“国家二级馆”。 近年来,秦州区文化馆紧紧围绕区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区文广局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的工作原则,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及陇东南经济社会文化带头区核心区为统领,秉持“博广、包容、传承、发展”的理念,以《秦州区五个一十百千群众文化工程规划》为依托,以打造文化大区、文化强区和文化名区为战略,按照“送文化、种文化,买文化、卖文化”,“百姓点单、政府配送、网上预约、互联互通”,“全民艺术普及——共享改革红利”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坚持将高雅艺术送下乡,民俗文化带进城,达到了“一乡镇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的基本目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文化活动,指导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等群众性文化蓬勃发展。创建了乡村记忆博物馆,引进了非遗博览园,在组建特色文艺团队、开展文化艺术培训、建立健全群众文化艺术档案、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培育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品位、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市首家“国家二级馆”。

  二、元旦春节等“节庆”系列文化活动及“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常态化进行,城乡联动,异彩纷呈。在2016年元旦、春节、六一、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了“金猴献瑞”文艺汇演4场、“水墨秦州”全区美术写生作品展,“童心童画”秦州区青少年儿童书画作品展、“花好月圆夜?细品寄情思”秦州区庆中秋轻音乐专场演出等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琳琅满目的文化活动,营造出昂扬喜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启动了“丙申祈福”秦州区乡镇社区春节文化巡礼活动,深入一线,贴近群众,指导乡镇及七个街道办事处的下辖社区开展春节文化活动,统筹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百姓大舞台的文艺演出更是好戏连台,常年不间断演出,春节前后在西关、移动公司、佳水岸小镇等百姓大舞台展演点,举办了40余场民俗汇演,丰富多彩、不同艺术门类的精彩活动,满足广大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让城乡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中欢度佳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三、“文化之春”慰问环卫工人大型演出等公益性文化亲民活动关注民生,情系百姓,反响良好。关注弱势群体,热心公益事业,送文化进千家万户。1月31日晚,在秦州剧院隆重举行了秦州区2016“文化之春”慰问环卫工人大型公益演出,此次演出活动,是我市首次高规格的慰问环卫工人公益演出,精彩的文艺汇演丰富了环卫职工的文化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一线环卫职工的关怀,对环卫事业的重视,对“美丽秦州建设”的殷切希望,演出现场天水浙江商会、天水博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30余家爱心企业为环卫工人捐赠了现金物品,唤起社会各界对环卫工人的关心支持,树立了尊重理解环卫工人劳动的良好社会风尚。另外,先后组织50余名书画家在陕省会馆、玉泉镇烟铺村、秦州农村合作银行、七里墩罗一社区等处举行“迎春纳福 送春联,送祝福,进万家” 、“金猴献瑞-新年纳福”春联大拜年等公益性文化亲民活动。

  四、秦州区非遗博览园项目选址科学,论证周密,已落地生根并成功立项,前期工程建设有序推进。自2015年积极盘活社会资源,引进秦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项目以来,多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国土、规划等部门已顺利通过,天水市规划局出具了红线图,发改委已正式立项。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投资1400万元,集非遗保护、文化创意、文化产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对于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非遗传承保护和成果创新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我区2016年文化产业重大项目。

  五、高规格举办“秦风雅韵”秦州区祖脉文化展示展演活动,华阴老腔等为2016第27届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非遗展演助兴演出。2016年节会期间,策划并承办了“秦风雅韵”秦州区祖脉文化展示展演周,以“传承祖脉 礼赞天水”为主题,以“一城两域十一馆,三台八街十六门”的场馆布局,还原了记忆中的老天水,通过秦州历史文化遗产项目和文化创意产品的展演展示,集中展示了秦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期间,特邀华阴老腔前来助阵演出,并举行了100余场各类民俗演出,组织秦州唢呐、小曲、鞭杆舞等我区优秀非遗保护项目参加全市非遗展演,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达到了“追溯祖脉、传承人文、宣传秦州、促进发展”的目的。

 

  六、全民艺术普及,讲好中国故事,成功创办并免费开放“育生书院”公益性文化讲堂。2016年3月启动了“育生书院”公益性文化讲堂,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民间艺术文化,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先后邀请民俗专家吴治中老师以《社火的历史起源及演变发展》,天水国学书院院长康云峰以《伏羲易学文化生命探源》,中国杜甫研究常务理事、天水师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聂大受以《杜甫在秦州》等为题,举行8期了讲座,深受群众欢迎。

  七、“争排头当标兵--秦州发展齐奋力”、“精准扶贫”主题文化活动频繁,彰显社会正能量。着力强化价值引领、典型引领,在龙城广场举行“争排头当标兵--秦州发展齐奋力”主题文艺演出,先后在齐寿、秦岭等乡镇开展了16场“庆元旦。 迎新春”秦州区精准扶贫文化惠民专场文艺演出,推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筑牢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之柱,提“开拓创新之神、鼓求实苦干之劲、尽乐于奉献之责”,用比学赶超的劲头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用抢先机、争排头、当标兵的气势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八、“传统文化进校园、非遗知识进课堂”活动走进高校及全区中小学,成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性和品牌化活动。先后开展了“秦风雅韵”秦州区传统文化进高校走进天水师院;秦州区“祖脉文化”校园行暨非遗知识进课堂活动走进天水市三中专家学者座谈会、 “庆祝第32个教师节”暨“祖脉文化校园行”走进天水市新华门小学文艺演出、“迎国庆—秦州区传统文化进校园暨天水市五中第18届艺术节”师生书画摄影展活动、“新征程-新跨越”2016秦州区传统文化走进天水四中活动,通过非遗知识讲座、民间绝活展示、非遗问卷调查、书画名家笔会、传统技艺展演、综合文艺演出等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音乐、舞蹈、书法、国画、秦腔、剪纸、泥塑、风筝、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带进校园、走进课堂,让广大师生近距离了解传统文化,激发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这一活动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也成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示范性活动。

  九、秦州乡村记忆博物馆成为全省“历史再现”示范工程及市区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年接待参观群众5万余人次。秦州乡村记忆博物馆自建成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累计接待了全国各地游客5万余人,国家省市区领导多次观摩调研。7月,参加全省文化重点工程建设推进会暨文化产业调度会的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言顺,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带领的甘肃省“乡村舞台”、“文化集市”“历史再现”三个领导小组和“文化提升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各个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省市州委宣传部、文广新局和文物局负责人等近200人分两批次参观了秦州区乡村记忆博物馆文化工程运转情况及秦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8月12日,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任李立中带领调研组赴秦州调研农村文化实用人才建设情况,在省文化厅和市区领导陪同下参观乡村记忆博物馆并召开现场座谈会。

 

  十、秦州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天水雕漆、丝毯等优势项目已迈出国门,走向世界。除了充分利用节日、节会组织各类非遗展示展演外,积极推荐天水雕漆、丝毯、竹雕、泥塑、古琴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敦煌文博会、兰洽会、西交会、广交会等大型交流展示活动。天水丝毯、雕漆国家级非遗项目更是在埃及参加甘肃文化周,向全世界人民展示秦州非遗保护成果。通过各类展示展演,推动各级非遗项目产品销售,省级非遗项目天水泥塑传承人参与了天水文庙大成殿建设项目,天水呱呱、天水丝毯等各类非遗项目年总产值约800万元。同时,不断拓宽非遗项目领域,积极申报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多次邀请我市知名学者、民俗专家召开省级项目申报论证会,对符合条件的天水黑社火,天水古琴制作技艺等6个项目,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完成项目文本和光盘制作,力争再添省级保护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齐头并进发展。

本新闻共9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03040506070809

摄影相关图片
面皮是这样“炼”成的!(图) 浆水面是这样“炼”成的(图) 另一种画风的古城天水(图) “大雪”无雪(图) 天水在线向净土寺赠送航拍图 呱呱是这样炼成的(组图) 走进梅江村寻找乡村记忆(组图) 天水在线小编吃馓面饭表情包来啦 馓面饭是这样炼成的(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