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助推“三城联创”

2015年,天水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多渠道投融资,续建和新建了一批道路桥梁、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园林绿化、公共服务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拓展城市规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助推“三城联创”,加快了天蓝、地绿、水清、气净的宜居宜业宜游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跨越发展。

一是启动8大新城建设。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统筹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坚持“东西延伸、南北优化、相向对接、旧城改造”的总体思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城区,启动了成纪新城、颖川新城、东柯新城、秦州新城、中梁空港新城、麦积新城、三阳川新区八大新城建设,着力拓展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二是实施22个城市道路桥梁建设工程。针对我市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欠帐较多,道路等级低,路网结构不完善,通行能力弱的实际,市政府实施了22个道路桥梁建设工程。其中,完成了藉河南路西延段、成纪大道机动车道和管网铺设、马跑泉中心大道东延段市政工程、麦积新城路网、山水新城路网、孙家坪大桥、成纪大道高架桥、渭河峡口2号大桥、渭河社棠2号大桥9个桥梁工程;开工建设了藉河山水1号大桥、藉河双桥大桥、藉河罗峪河口大桥、罗峪河桥、藉河罗家沟大桥、新华路南延段道路、秦州大道、天水市成纪新城路网一期工程、麦积区区府路西延段10个道路工程;启动了天水有轨电车、秦州至三阳川隧道、藉河二十里铺大桥3个项目,着力提升城市通达能力,优化发展环境。

三是实施6个城乡供水工程。针对我市城区居民用水紧张的实际,市政府果断决策,精心布局,提出了解决城市供水问题的“远、中、近”三步走战略布局,实施了天水市成纪新城输配水管网供水工程、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杨家湾调蓄池暨藉口水厂至西十里输水管道工程、高桥头引水工程、金家河引水工程、藉口水厂和藉口水厂至西十里输水管道工程、曲溪调水工程。天水市成纪新城输配水管网供水工程已于2015年12月4日投入运行。

四是实施6大城市生态绿化工程。市政府紧密结合我市山水相依、城乡交错的自然风貌,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全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点实施了公共绿化、道路绿化、景观绿化、小区绿化、单位庭院绿化、古树复壮六大工程,启动建设了南北两山50公里绿色生态天际线、50公里藉河渭河城市水面湿地生态长廊、渭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马跑泉公园提升改造、西十里藉河生态公园建设、人民公园提升改造、山水新城滨河景观工程,建成了207个沿街花坛,完成了26家单位庭院绿化工程。 截止2015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6%,绿化覆盖率3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05㎡/人,园林绿化指标提升达标,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实施9个市政综合服务建设项目。启动建设了秦州热源厂、二十里铺体育中心、高铁南站站前广场、藉河风情线一期延伸、天水固体垃圾处理循环产业园、麦积污水管网改造、成纪新城8万吨地下净水工程、成纪新城热源厂、岷山厂片区市政工程,进一步完善了公共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六是实施6个重点名城保护工程和7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实施了秦州古城西关历史文化街区、纪信祠、玉泉观、贾家公馆、后街清真寺、陇南书院等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开工建设了秦州区东方红村、暖和湾村、莲亭村、东团村、向阳小区,麦积区白崖村、团庄村城中村改造项目,丰富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创造了优美、整洁、和谐、舒适的城市人居环境。

七是完成了“1552”市政民生工程。维修改造巷道100条,补修人行道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城区公厕50座,改造建成街心花坛207个。

八是启动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015年4月份,天水市被列为第三批全国84个智慧城市试点之一,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