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羲庙始祖伏羲塑像。
9月22日至24日,由新华网、中新网、新浪网、中国日报网、红网、南方网、中国起源地网、华龙网、大河网、环球网、浙江在线、四川新闻网、东北新闻网、大众网、云南网、中国甘肃网等50多近百家媒体组成的“一带一路看甘肃”网络媒体行首站走进羲皇故里——龙城天水。
三天时间,记者先后走进轩辕故里——清水、伏羲庙、玉泉观、南北宅子、麦积山、天水南山万亩花牛苹果产业基地、双联点马力镇北顺村实地采访了解,采访中,天水丰富的自然资源、壮观的人文景象、众多的旅游景点、优良的生态环境给来自全国各地网媒记者流连忘返,临走前,有媒体记者朋友说,天水之前没来过,这次来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下次来甘肃,会依然选择来天水游玩。
是什么让游客对天水恋恋不舍?

清水县轩辕黄帝塑像。
文化底蕴深厚 资源丰富
天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天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殊荣,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文化,新石器时代大地湾文化,战国时期马家塬文化,秦早期文化、汉晋时期佛教东传之后形成的麦积山石窟文化,三国街亭古战场文化等都是留存在这片土地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点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50多处,其中,国家级17处,省级4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8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个,中国传统村落1个。历史文化街区7条,古民居院落143处。天水名人辈出,秦始皇先祖秦非子、三国名将姜维、前秦王符坚、飞将军李广、戍边名将赵充国、唐开国皇帝李渊、陇右大儒胡缵宗、陇上铁汉安维俊、近代爱国和平将军邓宝珊等都诞生于天水。

玉泉观一景。
生态环境优良 气候宜人
天水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35.9%。天水因“水”而名,有北流泉、玉泉、官泉、甘泉、马跑泉等“五大名泉”,天水古树名木繁多,分布之密,在全国城市中都较为罕见,最古老的“春秋古柏”树龄高达2500多年。天水年平均气温11℃左右,年降雨量6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节令分明,气候温润,空气质量良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343天,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是国内宜居宜业宜游及养生度假的最佳城市。
旅游景点众多 各具特色
天水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旅游景区(点)228处,其中5A级1处,4A级7处,3A级景区3处。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景区由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街子温泉等景点组成,区内重峦叠翠、山环水绕,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国山川的雄奇,是理想的旅游胜地。座落在天水市区西关的伏羲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圣地。此外,大地湾原始村落遗址、卦台山、南郭寺、胡氏民居、玉泉观、街亭、天水关、木门道、诸葛军垒、兴国寺、张家川回乡风情园、凤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各具特色,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众多的文化资源,为天水市旅游业增添了独特魅力。
交通区位良好 优势明显
天水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陕、甘、川之要冲,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自古以来就是西北的咽喉通道、陇东南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陇海铁路横贯东西,310、316国道和五条省道等公路干线四通八达,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天水机场开通民航,宝兰铁路复线、宝天高速、天定高速、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公路建成通车,天平铁路正在加快建设。随着天水机场迁建、宝兰客运专线、天水至十堰、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的启动建设,天水铁路、公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东临陕西省宝鸡市,南靠陇南市,西与定西市毗邻,北与平凉市接壤,是陇东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辖秦州、麦积两区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及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年平均气温11℃,正常年景降水量570毫米左右,海拔700—2100米,四季分明,景色秀美,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