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白云越来越多,渭河流水越来越清,绿树鲜花越来越美,城市面貌越来越靓。2014年,全市环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环保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监管、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不断深入推进,既发展了经济,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科学发展。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3天,占总天数的94%;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16 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8 dB(A),达到国家要求……一个个可喜的数字,勾勒出我市天蓝水清的美丽画卷。
突出减排防治 促进转型跨越
“好的环境是城市进步的标志,不仅惠及民生,而且是促进招商引资和助推跨越发展的重要条件。作为环保部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贡献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市环保局局长张永刚如是说。
近年来,市环保局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不仅把它当作一项硬任务,更是作为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加以解决。严把环保关,对全市符合条件的95家工业企业开展了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69个重点减排项目全部完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关闭了天祥、天威水泥有限公司立窑生产线;完成了大唐甘谷发电厂两台机组的电除尘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和脱硫设施增容改造工程以及甘谷祁连山、天水祁连山2家水泥公司脱硝改造工程等重点污染防治项目。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对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车辆不予办理入户手续。督促我市两家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完成了尾气环保检测方法升级。2014年,全市共淘汰黄标车辆及老旧机动车2618辆,淘汰率达到100%。完成了全市范围内57座加油站,2个储油库和40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工作。给市公交公司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其购置投运天然气公交车46辆,全市油改气出租车1112辆。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渭河流域环境监管整治,强化重点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监督已建成的水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完成了张家川县鑫达矿业公司矿山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项目。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实施了天水市东部、武山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以及武山9乡镇水源地灾后重建项目。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发生后,对全市城区水源地、自来水厂周边及上游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对水源地2处采沙问题进行了整改,对全市所有取水井、取水口实行了全覆盖监测。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全市66家固体废物产生单位开展了专项调查,对11家重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了考核,对天水华天科技公司等企业的18.1吨危险废物,委托省危废处置中心进行了安全处置。针对我市机械制造企业较多,废乳化液点多面广的实际,安排资金30万元,支持天水风动机械有限公司废乳化液集中处置中心建设。

严格执法监管 保障群众权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关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腾格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吸取事件教训,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全面防控环境污染,有效防范环境风险,2014年,市环保局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大力开展了环境执法检查。
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为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服务全市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去年11月份开始,市环保局以全面排查整治环境污染为抓手,通过严查、严处、严管,在全市开展了以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检查、土壤污染检查、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检查、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检查、工业园区污染防治等九个方面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大检查工作。目前,全市已查摆出环保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6个,各县区共查摆个性问题25个,184家重点企业共查摆环保问题370个,所有问题正在积极整改中。大力开展环境执法检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大力推行网格化、分类化、流程化、模块化、留痕化、智能化六项环境监管模式,制定了执法检查计划,先后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环保专项执法检查、辐射安全大检查、医疗行业环保执法检查、机动车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水泥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等执法检查,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坚持依法予以处罚。全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112起,下达限期整改决定书126份,行政处罚金额147.38万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同时,市环保局全面整治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行为,组织对历年来建设项目环保手续办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清查建设项目874个,对未批先建的134家建设项目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认真做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开展了环境隐患排查整治检查工作,对4家单位进行了限期整改。在天水李子金矿举办了环境应急演练。认真落实与交通、安监、消防、气象等部门建立的应急联动机制,妥善处置了麦积区310国道南崖村段水泥减水剂运输货车翻车等两起突发事件。积极改进环境投诉查处工作,市环保局在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配备了12369热线移动电话,实行24小时受理环境投诉。全市共查处各类环境信访投诉810件,参加了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现场受理投诉6件,当场答复4件,线下转办2件,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
统筹城乡环保 建设生态家园

2014年,市环保局开展了水泥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督促天水中材、天水祁连山、甘谷祁连山三家水泥生产企业投资3000余万元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已基本完成整治任务,厂区及周边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加强燃煤锅炉烟尘、餐饮业油烟和噪声环境监管。开展了秦州、麦积两区燃煤锅炉专项执法检查,对已关闭的锅炉开展了后督察;完成餐饮业油烟治理95家,改造或关闭分散小锅炉98座;加强噪声环境监管特别是“两考”期间噪声监管,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应试环境。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投资3130万元,在全市33个乡镇46个行政村实施了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给项目村建设了生产垃圾收集屋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配备了垃圾收集清运设备,建设了水源地隔离设施,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项目村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对2011年、2012年实施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后续运行管理进行了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督促整改。积极开展生态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已报环保部审批,10个省级生态乡镇已报省环保厅审批,11个市级生态乡镇和14个市级生态村已命名。

践行环保为民 服务经济发展
为深入推进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市环保局开展了“6.5”世界环境日系列宣传,在全市举办了4场大型环保集中宣传活动,并利用报纸、短信、出租车LED屏、市区大型LED屏、环保网站等多种载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取得了良好效果;开展了陇原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以“水源地安全与保护”为主题,组织市内新闻媒体,对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进行了实地采访,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加大对新环保法的宣传。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2所省级绿色学校、3个省级绿色社区已报省环保厅审批,7所市级绿色学校、9个市级绿色社区、7个市级环境友好型企业已命名。

为不断提升环保服务水平,市环保局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去年全市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20个,其中市级48个;完成环保专项验收项目121个,其中市级20个,对14个项目组织专家进行了评估。加强对企业的工作指导,2014年完成了全市50家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和5家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18家企业开展了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对全市58家国控污染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以及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污染源企业开展了“环保体检”,帮助企业及早发现和纠正存在的环保问题,及时消除环境隐患。同时,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和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在2014全省环境执法实兵演练暨环境监察业务大比武中,我市取得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市环境监测站工作人员对国控重点污染源进行监督性检测
“2015年,是‘十二五’环境保护各项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承上启下谋划‘十三五’工作的关键一年,全市环保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以环境保护大检查为契机,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安全、宁静、生态五大工程,紧紧围绕‘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确定的目标任务,适应新常态,全力以赴完成环境保护‘八大任务’,确保全市环保工作任务有效落实,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保问题有效解决,为‘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市环保局局长张永刚如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