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清水>>正文
【民俗文化】清水小曲展示轩辕故里历史文化底蕴(图)
(2015-3-2 11:39:37)  来源:清水县委外宣办 县文化馆  打印本页

    清水小曲,主要以轩辕故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清水人民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精神食粮,蕴含着清水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清水小曲   《大桃红》)

    清水小曲,即清水曲子戏,古称“秦声”。《辞源·秦声》条注:“秦声,秦地之歌曲也。”据传,西周时因非子牧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为附庸,让他在秦地建立城邑(秦非子所建城邑为秦亭,其辖地为今清水县秦亭镇至张家川一带),号赢秦,当年秦穆公为了安定少数民族,送给西戎王一班“女乐”,“女乐”能歌善舞,迷住了戎王,使戎王甚喜“而终年不还”,秦穆公乘势攻打西戎领地,西戎王大败,失去了领地,成为西周孝王附庸。西周“女乐”也就留在了秦地,秦地从此出现了“秦声”。在长达三千年的漫长岁月里,逐渐形成了秦地曲子戏,逐步发展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清水小曲”。

    流传至今的清水小曲在甘肃陇东南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清水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通过口传心授,不断经过加工提炼而日臻完善的一种民歌艺术形式。与当地其它艺术品种互相影响,不断丰富。清水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秦腔、眉户等戏剧的优点,同时又与当地山歌、劳动号子兼容并蓄,与当地方言、民间音调紧密联系,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清水小曲  《剪窗花 转花园》))

    清水小曲传唱内容丰富,流传面广,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的生活,农村小曲反映农村日常生活,特别是反映农村妇女爱情、婚姻生活居多,城市小曲涉及小手工商业者,商人,市民和处于社会底层的妓女,乞丐生活以及娱乐嬉戏,自然风光,生活知识,民间故事等。

(清水小曲  《绣荷包》)

    清水小曲体裁多样,常常寓意于叙说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委婉表情达意。其悠久的历史,不断传承、发展、创新的艺术成果,是清水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蕴积起来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风格的全面展示,也是清水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因此,是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存在价值和品牌价值。

(清水小曲  《瓜女婿转丈人》)

    在长期的演绎实践中,清水小曲已经成为陇东南独树一帜的地方民俗活动,是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大餐,值得研究和保护,无论从其历史渊源,还是其内容和艺术特征,都值得去深入探究。

(清水小曲  《颂党恩》)

(清水小曲   《十唱共产党》)

(清水小曲  《稠泥河小曲》)

(清水小曲主要伴奏)

(清水小曲主要伴奏)

摄影相关图片
冰天雪地练瑜伽(图) 聚焦麦积山雪景(图) “四九”寒天桃花开(图) 走进武山蔬菜科技园(图) 天水湖上白鹭舞翩跹(图) 葫芦河生态公园 渭河风情线 麦积山温泉度假酒店(图) 石门秋色醉游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