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一日早从北京乘CA1277次航班去兰州,飞机飞的并不是很高,这也可能是小飞机的好处吧,行程中看向飞机窗外,格外透亮,地面上的各种山行地貌都能看的很清楚,完全忘记了北京的雾霾感觉。这也让这次行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天气好心情就好。


飞机在中午12点到达兰州中川机场,一行大概有10几人,到达后便按照各自的行程安排开始行动,我跟随先遣组,第一站要去到天水,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天水得名,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此次去往天水主要是两大主题:麦积山石窟和伏羲庙。由于天水距离兰州较远,一号当天傍晚到达,所以当天也就没再安排其他活动,晚上的时候小组商定一下第二天的行程安排便各自休息了。

二号一早,早饭过后行程开始,向麦积山进发。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麦积山石窟是中国佛教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是贫民化的石窟,而剩下的三座石窟为皇家建造。由于麦积山是比较酥松的沙砾岩,不宜在岩石上雕刻,故而大多都是采取的泥塑。因山形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创于十六国后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尔后屡有修葺扩建,至公元六世纪末的隋代基本建成,并完整保留至今。 驱车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麦积山景区,在刚刚进入山区没到景点的时候就能隐约感受到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息,远观麦积山,悬壁垂雕,像一幅神圣的画卷,俨然是一颗稀世珍宝。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麦积山石窟就开凿在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仅二十米,有的高达八十米。


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石窟中是罕见的。麦积山风景区以“麦积烟雨”而闻名内外,如果在去麦积山游玩时有幸碰上“麦积烟雨”,那可以说是人生一大幸事。但这次的麦积之旅却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虽然没有领略到“麦积烟雨”但阳光下的景色依然绚丽。麦积山石窟的西崖,这个是北魏时期建造的三尊大佛,最中间的高度为13米,两边的为10米高,最中间的为释迦牟尼,左侧的为文殊菩萨,右侧为普贤菩萨。麦积山石窟栈道比较陡,高度也很高,有恐高的朋友可能要腿软了,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小朋友还是要小心点的。在麦积山转了一圈已是中午,景区内有餐厅,提供自助餐,方便而且味道也还不错。吃过午饭,休息片刻就要去往天水的下一个目的地了--伏羲庙。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一行人到达天水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天水伏羲庙是中国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伏羲庙。此次伏羲庙之行,采访到天水市博物馆馆长李宁民老师,采访的过程中也从他的口中简单了解了一些伏羲文化,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而天水市在每年6月22日都会举行伏羲大典,伏羲大典是祭拜人文始祖伏羲氏所进行的典礼,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甘肃省独具特色的重要文化品牌。


拜访过伏羲庙后,一天的天水之行也接近尾声,回想天水最让我难忘的是什么,那必定是这里的人杰地灵。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在一天之内完整体会到天水的文化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行程的安排,时间有限,转天就要奔赴下一个城市,所以只能在今天和天水说再见了,但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再次回到天水,再次来感受这个“天河注水”的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