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洪肆虐的日日夜夜
——市委书记马世忠抗灾救灾随记
天水日报记者 王若冰 郝勤学 配图:天水在线

7月24日晚的天水城区,微风徐来,凉爽宜人。然而临近午夜,漫天阴云密布,天地顿时变得更加幽暗,飕飕冷风让街头稀少的行人不寒而栗。随着几道耀眼的电光闪起,声声闷雷由远及近,又一场大雨铺天盖地,突袭了秦州大地。刚刚从六月以来一场接一场暴雨中缓过神来的天水,瞬间又变成了一片泽国。
工作到很晚才休息的市委书记马世忠,被一阵紧似一阵的雨声惊醒。凌晨三点多,他拉开窗帘,看到被暴雨吞没的天水城,内心充满了担忧——一场连着一场的大雨,已经受灾的群众怎么样?天水黄土结构的地质地貌经受得了这么严重的暴雨肆虐吗?

早在6月20日第一场暴雨袭击我市的时候,马世忠就感觉到今年天水防汛抗灾形势十分严峻。
“6.20”洪灾发生前一天,马世忠赶到兰州准备参加第二天举行的兰洽会开幕式。6月20日凌晨1时许,刚刚入睡的马世忠接到省气象局局长张书余电话,告知他天水东南部将有大暴雨,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大。马世忠立即给在家的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县区、部门负责同志打电话,询问天水降雨情况,要求密切关注雨情,做好灾害防范工作,并一再叮嘱随时报告相关情况。

电话部署完防汛救灾工作时,已是凌晨4点多。这时,疯狂的暴雨、泥石流灾害已经降临天水大地,两区五县多地受灾的信息也不断发送到马世忠的手机上:各县区均发生强降雨;麦积、秦州两区雨势尤其凶猛;麦积区仙人崖降雨已破历史记录,通往天水和谐园的道路已被泥石流阻断,直接影响拟于两天后到天水参加公祭伏羲大典的国家和省上领导入住该处;麦积、秦州部分乡镇出现险情,各地正在连夜组织抢救……

不断传来的灾情信息让马世忠在兰州一刻也呆不住了,天麻麻亮,在当面听取了麦积区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受灾情况的汇报后,他当即决定,向省上有关领导请假,不再参加当天早上九时举行的兰洽会开幕式,即赶回天水指导抢险救灾。
此时的兰州城也飘着小雨,接近天水,雨越下越大。进入武山境内,车窗外的雨声更急、雨点更大。看到高速路上遍地飞溅的积水,看到已经浊浪翻腾的渭河,马世忠心焦如焚。他知道,一场暴洪灾害已经降临!身处险境的灾区群众现在最需要的是党和政府的关怀!所以从兰州动身前,他电话上给在家有关领导强调最多的两句话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确保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尽快抢通通往和谐园的道路!”

赶到天水时,暴雨还在继续。在家领导已调动市消防支队、武警天水森林大队及前来驻训的武警陇南森林支队官兵,挺进受灾最严重的麦积区甘泉镇和麦积镇展开救援。在马世忠书记与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晓强赶赴麦积区甘泉镇和麦积镇查看灾情时,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锐,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杨维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奇若和副市长王钧也先后赶往麦积、秦州受灾乡镇察看灾情,指导抢险救灾工作。下午两点,马世忠又与市委常委、秦州区委书记张明泰,市委常委、秘书长蒋晓强赶到娘娘坝镇检查指导抗灾救灾。面对失去家园的群众,马世忠在抢险救灾现场,要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把防汛救灾和受灾群众转移安置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当天下午五点半从娘娘坝灾区返回后,他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部署抗洪救灾工作。

那是一次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压力巨大的会议。因为两天后的6月22日,一年一度的公祭伏羲大典就要举行。一方面要办好节会,一方面要抗洪救灾,与会者从马世忠书记的语气和会场气氛里读懂了一个词:责任!
从那天开始,市委书记马世忠和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进入了一个持续紧张而忙碌的抗洪救灾非常时期。从马世忠书记的《工作日志》里,记者看到一段这样的记录:“6月21日(星期五),上午11:00查看秦州区玉泉镇枣园村山体滑坡灾情。6月26日(星期三),下午16:00查看麦积区麦积镇灾情。”这中间空缺的几天,正是一年一度公祭伏羲大典举行的日子——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海内外宾客,通往麦积山景区和天水和谐园的水毁道路,是这几天抢通的。一方面要安置受灾群众,一方面要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嘉宾,要保证任何一方面工作都不出问题,工作的紧张与艰难,可想而知。

接下来的日子如果天气持续晴好,“6.20”暴洪中遭受重创的灾区人民本是可以在全市人民帮助下开始医治创伤的。然而7月8日和7月21日两次强降雨天气,让秦州区娘娘坝、麦积区麦积镇和甘泉镇等灾区再遭暴雨、洪水和泥石流打击。7月10日一早,暴雨还在肆无忌惮地肆虐,马世忠书记和张明泰、蒋晓强等市领导踩着遍地泥泞,冒雨赶到娘娘坝受灾最严重的南峪村、望天村察看灾情。面对身处路断、桥毁、房塌危境中与救灾官兵并肩自救的受灾群众,马世忠书记当即指示秦州区有关领导,一定要妥善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每到一个集中安置点,马世忠都要认真察看群众生活环境,仔细询问他们的吃住情况,了解掌握群众面临的突出困难,叮嘱县区、乡镇负责人,全力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住处、有衣穿、有干净水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三个小时后,马世忠主持召开抗灾救灾紧急会议。大震之后必有大雨。接二连三的暴雨洪水灾害已使天水南部山区土壤雨水饱和,加上地震对山体的摇撼,如果再有暴雨,后果不堪设想。会上,马世忠对市领导及市直各单位负责人说,全市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而清醒地认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把防灾、减灾、救灾、抗灾作为第一要务,全力战胜地震灾害、暴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会议一结束,他立即赶往武山县马力镇察看地震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就在马世忠和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全力以赴抗击暴洪和地震灾害的时候,7月24日这个挟带着更大灾难和威胁的日子悄然降临。瓢泼的暴雨从当天下午一直下到25日。马世忠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上8点多,他就与郭奇若等市领导赶赴麦积区马跑泉镇大沟村察看山洪泥石流灾害。在大沟村救灾现场,又接到秦州区娘娘坝镇郭家鞍子附近山洪暴发、交通中断的消息,马世忠随即转身赶到郭家鞍子,和秦州区有关领导同志一起指挥群众转移。

郭家鞍子是316国道路边背靠莽莽大山的一个村庄。上午11点,马世忠赶到那里时,受灾群众正在转移撤离,村后和河对面山体塌方滑坡裂痕越来越大,而滂沱大雨没有丝毫停息的迹象。通往娘娘坝镇的道路已经被巨大的塌方体堵塞,人员车辆无法通行,马世忠冒着大雨在现场亲自指挥救援。就在这时,让当时身处现场的受灾群众至今回忆起来都惊魂未定的一幕发生了。当天赴现场采访的本报记者孙燕芸在《记者亲历泥石流》一文中是这样描述当时情景的:“当日11时许,当马世忠等市区领导正在娘娘坝镇郭家鞍子村附近冒雨察看灾情时,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随即有人大喊:‘山塌了!’这时记者看到,在不足30米的河对面,一座山体出现坍塌,并裹着泥石流倾泻而下,大片树木随之被淹没在泥石流中。面对近在咫尺的泥石流灾情,马世忠立即组织现场人员及记者撤离至安全地带。”据当时跟在马世忠身旁的工作人员描述,伴随隆隆巨响,河对面半座山被撕裂,滚滚泥石流呼啸着奔涌而下的时候,马世忠书记还在指挥抢险。面对巨流般涌来的山体,工作人员将书记胳膊一拽,大声提醒:“危险,小心!”将书记拽到了一边。而书记还在关心河对面玉米地旁两位救灾群众的安危,直到救援人员使用大型铲车将这两名群众安全转移,马世忠才转身赶往下一个灾害点。

7月25日,是这个夏天老天往天水大地被撕裂的伤口再次大把大把撒盐的一天,也是马世忠从早到晚往来在泥泞雨水里,面对受灾群众惊恐、绝望、忧伤眼神心里无法有片刻安宁的一天。从娘娘坝出来,他又赶往秦州区玉泉镇枣园村查看山体滑坡地质灾害;下午3点多,他再次赶到麦积区马跑泉镇大沟村——他放心不下暴雨中遍体鳞伤的天水山川大地,更放心不下灾难面前失去家园的群众和成天在泥水里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各级党员干部!因为这一天,秦州、麦积重灾区不断传来桥梁中段、道路被毁、通讯及供电线路中断,地处偏远的山村失去联系、变成“孤岛”的消息;清水、张家川、武山、甘谷等地灾情加重的消息也不断涌来,书记频繁往来于灾区,指挥灾区群众尽快转移。第二天上午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秦州区7.25暴洪群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会议后,他与王锐、杨维俊等市领导再次赶赴娘娘坝,趟着齐膝深的淤泥和洪水,艰难步行两个多小时,进入受灾最重并发生人员伤亡的南峪村和荣光村,实地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现场安排抢险救灾和被埋、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

7月25日以后的日子,是所有关心关注天水灾情的人们最难忘的一段日子,也是马世忠等市领导与受灾群众一样最难熬的日子。抢修道路、桥梁、通讯及电力设施,转移安置和搜救“孤岛”群众……全方位的抢险救援工作争分夺秒地展开,马世忠的工作节奏变得更紧张了。他的《工作日志》中有着详细的记录:“7月27日(星期六)一夜未眠,凌晨4:00向前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永富汇报秦州区7·25暴洪群发性地质灾害及抢险救灾工作;上午8:00陪同刘永富深入秦州区娘娘坝镇察看灾情;下午16:00陪同刘永富到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秦州区7·25暴洪群发性地质灾害受伤人员;晚上20:00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抗洪救灾工作;晚上22:00讨论《关于天水市秦州区7·25群发性暴洪地质灾害抢险救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7月29日(星期一)上午11:40向前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的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汇报秦州区7·25群发性暴洪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工作;下午13:00陪同王三运深入秦州区娘娘坝镇察看灾情,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晚上20:00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安排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

今年入汛以来出现的几次强降雨天气过程,据气象部门统计,其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到8月上旬,全市各县区降水量在401—674毫米之间,除武山县外其他县区已超过历年全年降水量总和,均是历年同期极值的2倍以上,比历史降雨极值超过10%以上,麦积、清水、张家川三县区降水量超过历史同期极值30%以上,各县区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7成至2倍。尤其是秦州区娘娘坝镇、麦积区麦积镇等地降水量已超过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7月29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安置点慰问娘娘坝镇受灾群众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含着泪说,她这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雨,这么大的洪水……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导支持下,随着抗灾救灾工作不断有序推进和天气好转,通往娘娘坝镇李子园一带几个自然村的道路打通了,秦州、麦积重灾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工作告一段落,通往清水、张家川的庄天二级公路也相继通行。马世忠在再次察看了重灾区救灾情况、慰问过奋战在抗洪抢险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干部群众后,又马不停蹄先后赶赴清水、张家川、秦安、甘谷等县察看灾情,逐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

从6月20日今年第一次暴洪袭来,马世忠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先后抢修道路1700多公里,受损的电力、通讯设施相继修复,全市新增的712处地质灾害点全部设置了警示标志,划定了危险范围。先后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1.14万人,23个集中安置点物资保障到位,管理措施有力,确保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市委、市政府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了灾后重建工作,灾情核查鉴定、农田复耕复种、重建选址规划等工作正在有力有序开展,天水大地重新恢复了勃勃生机。

在抗灾救灾一线,马世忠书记讲得最多的话是“全力做好抗灾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及早谋划,科学选址,重建家园”,他可能从没有计算这些日子自己风里来雨里去,到底去过多少次灾区,但记者从他的《工作日志》中统计到:从6月20日到现在,马世忠共23次赶赴灾区,其中仅娘娘坝灾区去了9次;10天内先后3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近两个月来,马世忠奔波在他挚爱着的天水大地,每天都是两脚泥泞、满身尘土回家。为了抵御天天在雨水中浸泡引发的腿痛和膝痛,三伏天里,他不得不悄悄戴上了护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