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记者于芳: 《邓宝珊将军》这台话剧在天水戏剧史上有哪些突破?
苏定武:大型革命历史题材《邓宝珊将军》这台话剧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负责,宣传、文化部门具体实施,市歌舞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创排的一台剧目。这台话剧的创排在天水文化艺术史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题材上的突破
邓宝珊将军是从天水走出来的一位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为中国革命,为民族解放,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多年来,天水的领导和艺术家们一直期望将这个题材搬上舞台,早在八十年代天水的作家就创作了《邓宝珊》的话剧剧本,但由于邓宝珊这个题材非常厚重,邓宝珊的经历也十分复杂,题材难以把握,加之,我们自身的一些困难,多年来一直没有搬上舞台。这次在市委宣传部的高度重视下,在天水作家创作的基础上,邀请省上领导、专家加工、修改,最后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光庆同志亲自联系上海著名编剧、导演滕学坤加工、修改,终于将这部话剧搬上了舞台,所以说,在题材上实现了突破。
2、创作队伍上的突破
天水市歌舞团的前身是天水市文工团,作为文艺团体有一定的基础。前几年,我们曾创排过话剧《王震在天水》,在省上调演时改名为《天水一九四九》,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客观的来说,我们要创排《邓宝珊将军》这样的大型话剧确实有许多的困难,这次由市委常委、宣传部王部长亲自协调,邀请国内著名一线实力派青年话剧导演滕学坤执导,著名青年演员曹毅担任主演,他们这个团队新锐、有实力,不仅为这台话剧的成功创排奠定了基础,而且对提升天水歌舞团的艺术水平和演员的整体素质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3、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突破
这台话剧从创排的理念到导演的手法上,都打破了传统的话剧表现形式。无论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舞美的呈现,多媒体的运用上来说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情节更紧凑,扣人心弦,主题更突出,形象更鲜明,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别是上海创作团队,既有扎实的艺术功底,也富于创新,很新锐,所以这台话剧既是一台展示厚重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剧目,也融入了一些新的时尚的元素和艺术手法,不仅老同志喜欢看,年轻人也很喜欢看,所以,在天水首演的时候取得了圆满成功,好评如潮,在天水文化历史上应该是一个里程碑,是一个大突破。

澳门华报记者张建新: 天水作为文化大市,近年来在戏剧创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
苏定武: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届的市委、市政府领导都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宣传、文化部门狠抓落实,所以在艺术创作方面近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先后创排了现代题材的《山里红》、历史题材的《伏羲颂》、《麦积圣歌》、《邓宝珊将军》等一系列舞台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有些获得了国家、省上的大奖,通过这些剧目推出了一批优秀人才,一些重点剧目在全国及省内巡演反响很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题材丰富、特色鲜明。在展示天水地域文化题材方面创排了主题歌舞《伏羲颂》、大型历史秦剧《麦积圣歌》、历史秦剧《睢阳魂》;在革命历史题材方面创排了大型话剧《邓宝珊将军》、《天水一九四九》;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创排了反映现代农民题材的大型秦剧《山里红》、反映农民工生活题材的秦安小曲剧《草根》等,所以,可以说是题材丰富、特色鲜明。
二是狠抓精品、扩大演出。近年来,天水创排的《伏羲颂》、《山里红》、《麦积圣歌》等剧目连续获得了省上调演和国家秦腔艺术节的大奖,尤其是《麦积圣歌》在西安、新疆、北京等地巡演,反响强烈,这在天水艺术史上是个突破,我们下一步将努力把《邓宝珊将军》打造成精品,使其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天水建设特色文化大市、建设戏剧大市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大艺术创作力度,以艺术精品的创排为突破口,推动天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文艺精品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对促进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在借鉴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继续下大力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伏羲颂》、《麦积圣歌》等现有剧目的打造提升,特别是《邓宝珊将军》的打造,进一步修改、打磨、提升,扩大演出,在省上展演的基础上,使其走向全国。
2、立足天水地域的历史文化,重点抓好伏羲题材剧目中国舞剧《一画开天》(暂定)的创排,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实现新突破。
3、突出现实题材剧目的创排,在注重历史文化题材、注重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创排的基础上,多创排一些反映火热现实生活、关注民生题材的剧目。总而言之,要进一步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力度,推动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为全市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地贡献。
(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