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近年来,秦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落实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了全区教育体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学校布局不断优化。采取撤并、整合等办法,进一步调整教育布局,使学校布点更加合理,办学条件差距明显缩小。近年来,撤并办学效益差、规模小的村学138所;天水市四中由完全中学改办为独立高中;接收企业办学校并纳入区政府属地管理。全区学校由2002年的549所减少到2010年的411所,校均规模由212人提高到266人。二是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近五年来,先后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中央重建基金项目和捐赠项目共240多个,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92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资金1.92亿元,捐赠资金约1亿元),新建中小学校舍17.4万平方米,消除中小学危房10万平方米。投入250万元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图书阅览室建设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图书阅览室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师资配置逐步均衡。通过建立“专职教师定向交流、富余人员校际交流、优秀教师兼职交流、结对学校双向交流”四种机制,以及薄弱学校“培训优先、引进教师优先、评先晋级优先”措施,促进了区域内学校师资配置的相对均衡。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激活了教师队伍活力。四是依法治教水平明显提升。加强教育管理,加大对各项违规行为的处治力度,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建立健全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引导学校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促进了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五是教育公平程度日益提高。义务段学校实现招生、计划、学籍“三统一”,有效遏制了区域内生源的无序流动,使不同层次学校的生源趋于均衡。近五年,共安排33所城区公办中小学向农民工子女开放,免收借读费并享受免费教科书;共接收进城务工随迁子女7426人。对义务段贫困家庭子女和高中阶段指令计划录取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全额免除杂费、课本费,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目前,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为91.17%,小学生辍学率为0.01%,初中生辍学率为1.26%,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8.32%,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8.16%,15-50周岁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2%。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坚持德育为先,进一步加强德育课程设置,积极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形成了初具特色的区域和校本德育模式。认真落实学生成长导师制,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学会发展。以“学风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学生“好学、乐学、会学”的学习品质。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中得以内化和升华。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健康人格。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广大教师的育人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学校与社区互动”工作,初步构建了德育工作体系。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是课程建设富有成效。“十一五”期间,该区坚持“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思想,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形成了“三字经”、“弟子规”诵读等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精品课程,并通过校本行动,加强课程管理,提升课程效益,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学生素质全面提升。“好学、会学、乐学”的学风初步形成,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规范开设体卫艺、科技、信息技术课程,落实“阳光一小时”等校园文体活动,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初步建立了“评价主体互动性、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2011年,全区二本上线人数1269名,上线率为26.47%,比2010年上线人数净增49人,上线率增长1.99%,位列全市第二;本科应届上线人数791人,上线率为25.68%,比2010年上线人数净增95人,上线率增长3.44%,位列全市第一。三是学校办学特色初步凸显。一批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希望教育”、“阳光教育”、“人格教育”、“整体实验改革”等办学理念初具影响力,为学校特色品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基本形成多元化办园格局。全区现有各类幼儿园51所,有省级一类幼儿园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49所,颁证民办幼儿园24所,未颁证民办幼儿园25所,共接收幼儿5290人。学龄前儿童三年入园率为26.5%,学龄前儿童一年入园率为80%。各类幼儿园办园的内涵及特色得到进一步显现,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托幼一体化”的办园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条件得到改善,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近五年来,该区通过深化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创新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整体提升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通过“优秀青年教师协作组”、“专家指导组”等核心团队,着力加强了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涌现出一批市、区优秀青年教师;通过实施“三名工程”,一批有思想的校长和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了一支由教育专家、优秀校长、省市名师、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优秀骨干团队,为全区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奠定了基础。
体育工作取得长足发展。近五年来,该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开展各项群众体育活动。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25万多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全民健身晨晚练点发展到58个,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648名。积极实施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建成全民健身路径36条,配置篮球架75副,乒乓球台186副。完成了16个乡(镇)体育活动站的建设任务。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地42个,为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