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秦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精心指导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会议和全市社会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就业、社会保障为重点,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取得明显的工作成效。
![DSC_0096~1[1].jpg](/Files227/BeyondPic/2011-9/17/1109162313f5181f5b7342ea91.jpg)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积极实施就业政策,建立政府促进就业目标责任体系,确定了“劳动者自主择业,能人带头创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机制,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工作重点,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达到7.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4%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持续扩大,劳务输出总数达74.2万人次,比十五期末增加34.2万人次,劳务收入26.97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24.39亿元;再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共有3.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1940个,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日趋合理。
![20080716_2d90c09d36d44f30d01blA5SfNPKTBVV[1].jpg](/Files227/BeyondPic/2011-9/17/11091623139d4b6562407925af.jpg)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离退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成果陆续得到巩固,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了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的领取,累计为629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近3亿元,企业离退人员的养老金实现了按照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拓全省首创解决了未参保集体企业4642名职工养老保险问题,保障范围能力明显增强。目前该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359%;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6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14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11%;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56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19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0.25万人,比“十五”期末增长64%;其中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面分别达到了85%和9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到15万余人,覆盖面达到85%。
![20110317024645444[1].jpg](/Files227/BeyondPic/2011-9/17/1109162313cde7138a8f203e9e.jpg)
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较大进展。市场化、社会化的职业培训体系进一步建立,就业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扎实推进,到目前为止“十一五”期间共开展各项培训18.26万人次,职业培训规模不断扩大,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由原来的3所发展到11所,并在全区所有乡镇全部建立了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逐步完善,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2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13个,“十一五”期间共有8800多人取得了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管理教育机制,该们以党政正职年轻干部为重点,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统揽全局的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区每年培训各类区域内干部1000人,其中县级干部30人、科级干部200人、中青年后备干部390人、乡镇领导干部380人。截止2010年,全区党政领导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5%,培养和选拔出了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熟悉经济工作、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的优秀干部,有效改善了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同时按照德才兼备和注重实绩的原则,根据分类指导、科学合理、易于考核、便于操作的要求,在制度上保证了领导人才的健康成长。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百花齐放。根据该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该们在“十一五”期间加大了重点行业和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实施好“222”新世纪创新人才工程,截止2010年,各类高层次专家队伍总数超过了200人,其中省级优秀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均以接近或达到规划目标。针对该区缺乏急需人才的现状,该们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重点吸纳和培养了一批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高新技术产业、城市建设规划及管理、旅游业、重点建设工程和项目建设所需的、能够从事技术开发的应用型人才;吸纳和培养了一批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高、中级人才。截止2010年,技术工人总数已达到2万人,现每年企业培训职工的比例已达到职工总人数的15%以上,基本建立起适应秦州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工人队伍。
![20110830104022984[1].jpg](/Files227/BeyondPic/2011-9/17/110916231379fea745a3107e10.jpg)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五年来,该区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市场意识的农业实用型技术人才、产业化经营管理人才和销售人才队伍,继续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的运行方式迈进。依托区农广校、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和乡镇农业、林业、畜牧、农技站等,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把农村高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发、管理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范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口帮扶,利技承包和送科技下乡活动,促进科技进村入户,提高了农村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和脱贫致富能力。截止2010年全区农村各类人才总量已超过2. 95万人。
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全面推行了劳动合同制,签订劳动合同2.2万份,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劳动仲裁机制和队伍,建立了仲裁庭并健全了庭审制度,共立案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6件。适应转轨时期特点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初步确立,落实了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指导性制度,人工成本信息制度。
劳动执法力度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共接受劳动者投诉案件221件,查处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案件35起,督促补签、续签劳动合同1.6万份,为农民工等劳动者清理拖欠工资165万元,查处童工7名,较好的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20110317024645413[1].jpg](/Files227/BeyondPic/2011-9/17/1109162313d1c26fcf3a88ab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