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卿市长就抢险应急救援队工作作出批示

8月13日,市长李文卿在《天水消防·抗洪救灾专刊》(第十期)上批示:
这次抢险救灾,是对我市抢险应急救援队全面、高效、有力排险减灾的检验,同志们充分发扬听党指挥、英勇奋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取得了初步成绩,树立了良好形象,体现了党和政府亲民爱民的核心要求。希望全体抢险应急救援队员再接再厉,尽一切可能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总体要求,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天水消防·抗洪救灾专刊》(第十期)
生命第一 人民至上
——天水支队“8.12”抗洪抢险救灾纪实

8月12日凌晨,甘肃天水地区遭遇今年以来最强暴雨袭击,局部出现100毫米以上的特大暴雨,顷刻间,河水疯涨、房屋倒塌、群众被困、道路冲毁、线路中断……!8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发布重大天气预警通知。甘肃省消防总队立即下发《关于加强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省消防部队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投入到抗洪抢险救援工作当中。
8月12日凌晨5时12分,天水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秦州区娘娘坝镇柳林村遭受山洪,部分村庄被淹,二十多户人家被困,支队迅速调集天水郡消防中队2台消防车、12名官兵在副支队长孙晓俊和防火处长李明的带领下紧急赶赴现场救援,于6时40分到达现场,为第一支加入抢险救援的队伍。官兵们到达现场后,现场情况远远比官兵们想象的严重,由于突发山洪,河道由原来的四五米变成宽三四十米的急流,所到之处许多土坯民房已经倒塌,只见整个村庄地势低洼地段完全浸泡在洪水中,四处传来村民的求救声,现场情况万分危急!孙副支队长立即要求官兵们分成三组,本着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立即组织开展搜救工作。此时,路边所有民居全部浸水,水位还在进一步上升,危险在进一步增加。险情就是命令!消防官兵不顾个人安危,利用各种简单的救援器材立即展开营救工作,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并安全转移,在成功疏散被困群众后,官兵们发现,由于昨夜突降暴雨,造成大量山洪倾流而下,加之河道被堵,上游河水猛涨,此时如若不把上游的河水堵住,处于下游的村落将遭受更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洪灾就是命令,群众危难就是警情,面对洪灾,官兵们不畏艰险,立即展开救援工作。与此同时,娘娘坝镇大桥村(距天水市约50公里)也同样遭受山洪袭击,3户受灾,支队又立即调集七里墩消防中队1台车、12名官兵在中队长伏小伟的带领下前往救援,于9时许到达现场,发现6人被困于洪水当中,焦急万分,救援人员立即着手开展营救工作,尽管水流湍急,但官兵们还是分批成功将6人救出并疏散到安全地带,并立即赶往柳林村于天水郡中队汇合继续抢险救援。

10时30分许,天水市陆军预备役旅官兵到达现场实施增援,11时许,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市长李文卿、市委副书记张应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蒋晓强、市委常委、秦州区委书记张明泰等市领导以及秦州区领导到达现场指挥抢险救灾。12时许,武警天水支队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先后到达现场展开救援。11时30分许,救援人员闻听距离柳林村约10公里处的沟门村,有一条宽为50-60米的河,河对岸有50多人被困,支队现场总指挥孙晓俊果断命令一组由他带队组织人员携带工具立即实施救援,并徒步前往娘娘坝镇杜家庄,由于洪水冲断了桥梁,官兵们在成功渡河后,又徒步前行大约10公里才到达现场,一路上淤泥堆积,携带救援器材的官兵步行十分困难,孙副支队长边走边鼓励着大家,尽管全身到处被泥水打湿,脚被战靴里面的泥沙刮擦着,仍然强忍着疼痛和疲劳,带领官兵利用班用安全绳成功解救出河对岸被困的6名群众(成人3名,小孩3名),当看到小男孩被母亲抱起来时流露出的眼神,现场的官兵们感到十分的欣慰。在成功实施救援后,孙副支队长又带领官兵立即返回支援柳林村。另一组由防火处长李明带领17名救援人员,在天水市防汛总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协同武警支队、预备役旅,分组在柳林村清理河床下游五十余家受灾户院内积水,官兵们帮助老乡将地势低洼的粮食慢慢转移,一脸盆、一水桶地清理院内积水,同时及时将受灾户家中的贵重物品转移,以防房屋倒塌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救援的队伍在会合后,还是挨家挨户地帮助老百姓转移物资,尽最大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

经过支队官兵的共同努力,在武警支队、预备役旅和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协同作战下,当日下午上游河道清淤工作顺利进行。按照指挥部指示,18时30分,消防部队撤离救援现场,并于19时40分归队;但救援行动还在进行,21时30分,防火处处长李明带领3名战士和一辆抢险救援车携带全方位升降工作灯再次赶赴柳林村,配合武警和预备役部队继续开展后续救援工作。
据统计,此次抢险救援天水支队共派出警力28人次,消防车4台,历时14小时,抢救被困群众14人,疏散群众100余人,抢救转移粮食3000多公斤,其它财产价值8万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