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喜欢自称“羲皇人” 天水是“羲皇故里”
安志宏

天水自古文风很盛,圣贤辈出。唐代时,天水文化达到顶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鬼”李贺等都与天水不无关系。
李白逝世后,李阳冰根据其生前意愿,将其遗稿编为《草堂集》十卷,这是李白诗文最早的集子。李阳冰为《草堂集》亲自作序,在序中他开宗明义地道出了李白故里。李白生前在《与韩荆州书》中自述:“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上安州裴长史书》说:“白本家金陵,世为右姓,遭沮渠蒙逊之难,奔流咸秦。因官寓家,少长江汉。”这里,“本家金陵”中的“金陵”所指乃是西凉“建康郡”,即指今甘肃兰州(古金城)一带。“世为右姓”一句也道出他是陇右大姓李氏,只不过他未明言他与当时的国姓为同姓罢了。李白还喜欢自称“羲皇人”,“羲皇”就是被史家尊为“三皇”之首的伏羲,而天水正是“羲皇故里”。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的风格。
奉为“诗圣”的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天到了李白故里秦州。他一家住在街亭(今麦积区街亭),靠卖药材和旁人接济过日子。其间他游览了秦州山川,了解了风物人情。他所到过的太平寺、麦积山、南郭寺等,都留有诗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创作的陇右诗连同他赴秦州前的“三吏”“三别”等名篇,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从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李贺祖籍陇西成纪。他自幼聪慧,7岁时,便以长短之歌名动京师,他27岁时英年早逝,但他的诗歌成就得到了社会的推崇。大诗人杜牧为其诗集写序,李商隐、陆龟蒙为其写传,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旧唐书》《新唐书》《太平广记》都辑入了他的诗歌成就。
李杜祠:李白故里在甘肃天水的佐证
赵昌荣

天水玉泉观原来有一处专门纪念李白和杜甫的建筑——李杜祠。祠内供祀李白杜甫,门柱上有楹联。联曰:“生则同时,殁则同祠,一堂共话;此乃为仙,彼乃为圣,千古齐名。”
据清乾隆初期秦州知州李鋐考证,玉泉观李杜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将“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共祀一个殿堂,这在当时属全国首例,实属罕见。这大概是因为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天水是李白故里;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流寓秦州,留下了不朽诗作的缘故吧。
玉泉观李杜祠建立后,历代官宦屡加修缮,文人墨客无不拜谒瞻仰,咏叹唱和。明万历进士、户部主事陇西人杨恩作《李杜祠》诗;清顺治初期进士罗森作《玉泉谒李杜祠二首》;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任秦州知州的国栋作《李杜祠》诗等。此后,天水籍文豪、举人王权,天水著名学者、进士任其昌、任承允等皆有咏叹李杜祠的大作。数百年来,李杜祠一直为天水文人聚集结社、诗文唱和之地,影响极为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