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理科探花·天水九中尹悦
学习效率“高”一筹

尹悦 本报记者石玉龙翻拍
天水九中17岁的姑娘尹悦在这次高考中脱颖而出,夺得了全省理科探花。昨日,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她的电话,从电话那头爽朗的笑声中能感觉到她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
尹悦:考试必须心态好
“其实考试最重要的就是心态好,我还是比较自信的,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学习效率高,应该会考得不错的。”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再平常不过的,从来没有多买任何资料,从来没有上任何补习班,晚上10点雷打不动要睡觉,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完成作业。“看似寻常,但她能持之以恒,以高效率去完成这些简单的事情,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化学老师张建新总结起尹悦的成功经验来头头是道,他告诉记者,比如家庭作业这最寻常不过的事,尹悦就能高效率去完成,她能保证再多的 作业也能在学校做完,回家后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消化这些知识上。这些虽都是小小的细节,但却是普通学生难以做到的。
爸爸:让孩子自主学习
尹悦从小就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父亲是本校的地理老师,母亲也是一所中学的英语老师。常人想来,身为教师子女的她肯定吃了不少“小灶”,但尹悦的父亲尹继忠告诉记者,对于孩子的成长,其实他们并没有多少干预,“我们完全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注重她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孩子的潜能才得到了真正的发挥。”对于优秀的女儿,父亲的言语中充溢着赞美。
老师:学习习惯非常好
昨天下午,身为尹悦班主任的刘亿军老师在得知消息后,二话没说便跑到校门口放了一串长长的鞭炮。对于这名得意弟子,他还总结出五点成功经验:“尹悦学习习惯好、自律性强、能吃苦、学习效率高,学校和家里营造了好的学习环境。”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带着尹悦到兰州参加数学竞赛,晚上11点下的火车,打破了她10点必睡觉的习惯,尹悦第二天早上就专门找他来请假,宁可耽误比赛也要回去睡觉。“通过睡觉这件小事可以发现,她的生活很有规律,习惯很好。虽然每天学习的时间不长,但从来不浪费,几乎完全能按照老师的进度去学习,学得确实很轻松”。
本报记者石玉龙 见习记者王家安
全省文科探花·东风中学李维宸
大一退学为圆梦

李维宸 本报记者董开炜翻拍
“儿子取得全省文科高考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一家都很开心!”昨日下午5时30分许,刚刚得知喜讯的李维宸母亲在江苏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激动地说。
大一学生退学圆梦
1990年4月出生的李维宸系东风中学考生,今年高考考取了617分的好成绩,和文科状元有5分之差,李维宸与记者通话时流露出一丝遗憾:“只差5分啊!”
记者了解到,李维宸上中学时虽然不怎么偏科,但对语言类学科情有独钟。但由于东风中学一直没有开设文科班,李维宸只好学了理科。即使如此,他在2007年的高考中仍然以643分的好成绩考入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然而,让他的老师、同学、包括父母亲在内的亲属都深感意外的是,李维宸在读完大一后,却毅然选择了退学,一门心思返校补习。对于退学补习的原因,李维宸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当初就特别想学语言类专业,到大学后这个想法更强烈,所以决定退学。”学习语言类专业是李维宸多年的愿望,而考取北大和清华则是他从大一退学补习的最终目标。此次考得好成绩,李维宸开心地说:“现在应该能圆梦了。”
李维宸:要保证听课质量
李维宸留给大多数同学和老师的印象是“爱好广泛、成绩优秀而稳定”。记者了解到,李维宸喜欢语言类专业不仅仅局限于中文,对英语、日语都很感兴趣,而且成绩突出。谈及学习技巧,李维宸说,学习过程中其实没有别的窍门,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上课质量,认真听讲就是取得好成绩的法宝。李维宸说,他喜欢乒乓球、篮球,喜欢看动画片,有时也玩游戏,但不会痴迷。
妈妈:话语不多做事稳重
在李维宸母亲的眼里,“儿子是个标准的大男孩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李维宸身高1.86米,体重130多斤,更主要的原因是李维宸留给父母最深刻的感受是他处事稳重。他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平时话语不多,但做事很稳重,他走到哪里家里人都很放心。”李维宸的母亲说,李维宸在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而且所看书籍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动漫等各个层面,十分广泛。
本报记者 董开炜
全省理科探花(并列)·静宁一中刘岩
状元世家出“状元”

刘岩。本报记者 陈明哲 摄
6月22日下午,在静宁县医院工作的雷秋慧接到了老师的电话,这个电话让她欣喜不已,在静宁一中就读的女儿刘岩在今年的高考中考取了686.5分的好成绩,名列全省理科第三名。
当晚9时许,记者在静宁一中会议室见到了这对幸福的母女,雷秋慧依然沉浸在欣喜当中,相反,面对记者的镜头,刘岩表现得非常镇定,当记者问及她此刻的心情时,她说:“一般吧!”在母亲雷秋慧的眼里,女儿能考取这样的成绩,是女儿努力和老师教育的结果。丈夫是一位老师,也许是受父亲影响,女儿从小就爱学习。
学生考出了这样的好成绩,班主任张多顺老师自然高兴和骄傲,他说,刘岩考取686.5分的成绩有点遗憾,因为刘岩把一道5分的数学选择题由于大意做错了,如果这道题正确,那刘岩就是状元了。
静宁一中政教主任雷升老师戏言:“刘岩可是状元世家走出的状元!”原来刘岩的父亲和姑姑都曾是静宁县的高考状元,雷升老师称,刘岩能考出好成绩,与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离不开。雷老师说,今年的高考,静宁一中是喜事连连,除了刘岩在今年的高考中名列全省理科第三名外,在全省理科前50名中,静宁一中占据了7人,其中刘岩所在的班级就有6名,可谓创造了静宁县高考历史的奇迹。
本报记者 张鹏翔 平丽艳
兰州理科状元·师大附中汪璐
自强不息换佳绩

汪璐。本报记者 房毅 摄
就读西北师大附中的汪璐,今年以676分的成绩摘得高考兰州理科状元。已获清华保送名额的她,面对这一优异成绩并没有表现过度的兴奋,“基本发挥了正常水平”。
面对令众多人艳羡的成绩,汪璐的经验非常简单:“注重每一天,让每天学到的知识点完全消化,不留任何死角。”汪璐告诉记者,按照老师讲课的进度,完成手边所有练习册的相应内容,不要遗留下哪怕一个细小的疑惑,否则的话,日积月累,不懂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
在父亲汪建山眼里,女儿非常懂事,“我几乎没有刻意教导她什么,自从走进校门的那一天起,她都是主动写完家庭作业才去玩”。而汪璐则认为,恰恰是父亲教会了她很多,“父亲让我懂得做任何事都要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好你眼前的问题,不要好高骛远!”
汪璐的父亲是江苏人,1986年来到兰州后在安宁一家国营工厂上班,他的妻子一直没有工作,开着一家裁缝铺,做点缝缝补补的活赚点辛苦钱补贴家用。懂事的汪璐总是希望用好成绩来回报父母的含辛茹苦和殷切期望。
“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汪璐的班主任杨涵雄对这位“爱徒”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他夸赞道:“汪璐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学生,自强易,不息难,这次高考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实至名归。”
本报记者 卢伟山 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