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伏羲文化 打造祭祖圣地
卦台山举行2009(己丑)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

6月21日上午,麦积区卦台山上彩旗飘飘,礼乐声声,翠柏掩映,香烟缭绕。以“弘扬伏羲文化、打造祭祖圣地”为主题的2009(己丑)年祭祀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

9时50分,在响天的礼炮声和庄严的鼓乐声中,市区领导蒋晓强、朱政英、陶元德、胡福林、贾应珍、马兆让、杨续祥、尹首奎、臧志军、任长军、朱怀林、程鹏、杨铁森、曹亚玲、汪怀定、海安民、毛莲香、张国平等,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代表,国内外从事伏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及为卦台山伏羲庙开发建设捐款单位(个人)代表、当地群众1000多人共同缅怀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祭祀活动中,主祭人和陪祭人击鼓鸣钟、恭读祭文、乐舞告祭、敬献花篮、瞻仰圣像,诚挚表达了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的敬仰之情。


伏羲被尊为“三皇”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之一。卦台山又名伏羲画卦台,为国家AA级景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传说中伏羲创画八卦、分姓氏、制嫁娶、充包厨、教民畋渔的古遗址。三阳川南北两山及周围群峰环列,渭河呈“S”形在境内由西向东流过,形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据史载,隋代在这里建寺,宋代建堡,金代修庙宇。祭祀伏羲的历史最早可追至汉代,伏羲被定为春皇,祭祀在春天举行;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朝廷确定每年春季三月三日,秋季九月九日祭祀三皇;金、元两代沿袭;明代将卦台山的祭祀日期定为每年仲春、仲秋的上丙日,即二月三日和八月三日举行。明嘉庆年间伏羲庙建成,官祭伏羲移至秦州城,卦台山遂成为民间祭祀伏羲的中心,祭祀日期更改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二月十五日两次举行。1981年,当地群众自发组织恢复祭祀活动,并重修庙宇。从此将农历正月十六日、二月十五日、五月十三日(龙的诞辰日)定为祭祀日,一年举行3次。

敬献三牲
近年来,太昊伏羲祭祀大典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卦台山民间祭祀伏羲活动也被列为“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重要活动内容之一。

乐舞告祭
当天的祭祀活动按照民间传统礼仪进行,前后持续近1个小时,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武术表演和麦积区秦腔团精彩的秦腔演出为当天的祭祀活动增色助兴。
当天上午,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课题班师生“羲皇故里”采风作品展也在卦台山开展。


恭读祭文





瞻仰圣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