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服务永不掉线
甘肃移动文县公司经理 贺东生
我叫贺东生,是甘肃移动文县公司经理。
5月12日下午两点多,我和同事刚刚讨论完“5·17”世界电信日的宣传和经营服务工作。因为前几天做了结石手术,我感觉到腰部又酸又痛,想在办公室先休息一下。刚躺到床上,就听见隆隆的轰鸣声,随即床剧烈地摇晃起来,床头柜上的台灯“啪”地一声摔在地上,办公室里的文件柜、办公桌椅被摇得咯吱作响。
地震了!我赶紧冲出办公楼,站在院子里大喊,让大家赶快撤出来。
这时候,院子里的人越来越多。我一边组织清点人数,一边拿起手机联系基层营业网点。最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电话已无法打通。我立刻意识到:移动通信设施由于地震很可能遭到严重破坏。
就在这一刻,有多少人心急如焚,迫切需要通过手机来了解灾情、询问亲人的安危。而这每一分,每一秒的信息,都需要我们移动人来传递。一想到这儿,我赶紧召集所有员工,紧急安排灾情排查和网络抢险工作。
文县山大沟深,地质情况复杂,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本来就多;一有地震,发生灾害的几率会更大,对通信设施的危害也会直线上升。而且,文县离震中汶川很近,碧口镇距青川县只有18公里。随着排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我的心里越来越紧张,心情也越来越沉重:灾情比我预想的还要严重得多。光缆多处受损,辖区所有基站、营业网点已经全部中断,全县成了一个无法与外界联系的“信息孤岛”。
这个时候,正是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通信畅通的时刻!一个电话,也许就是一片生存的希望;一个电话,也许就能掌握抢险的主动权!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抢通光缆,抓紧抢修损坏基站。我立即带领抢险人员,迅速投入到抢险保通信工作之中。
尖山、尚德和横丹3个中心基站处于文县整个移动通信环路的最关键点。抢通这3个关键站,就能迅速打通国道、省道、重点乡镇的近50个基站,为全县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然而,这3个站都在海拔1800多米的高山上,就是平时,要上一趟这样的山也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尖山基站建在离县城80多公里的一座大山上。12日晚上11点多,在抢通县城基站后,我们背着沉重的抢险工具和材料,连夜出发赶往尖山。震后的公路,时不时有石头落下。我们一边前行,一边随时下车清理土石,走走停停,平时只用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竟走了4个小时,直到凌晨4点半才到达尖山脚下。由于连续降雨,泥石流和余震频发,通往尖山基站的路被滑下来的山石埋得不见了踪影。要上山,真是比登天还难。但此时此刻,就是刀山也要上!
我带着几名技术骨干,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往山上爬,稍不留神,就滑了下来。膝盖磕破了,手磨破了,我们一直忍着、坚持着,没歇一口气。灾情容不得我们有一刻停留,宁肯倒在冲锋的路上,也决不能退却!好不容易爬到了基站,我们赶紧接通光缆,进行油机发电,抓紧抢修设备。经过3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尖山基站终于抢通了。这时候,我才感觉到动过手术的伤口剧烈疼痛,身子一软,就瘫坐在基站旁。说实话,我真想好好地睡上一觉,哪怕是躺在这山顶上。但是,我不能休息,还有基站要抢修,还有很多工作在等着我。
抢修尚德和横丹基站难度更大。通往这两个基站的山更高,路更险。从5月13日中午1点到15日凌晨两点,我们奔波在又湿又滑、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上,不知道跌了多少跤,摔了多少跟头。手划破了,衣服撕破了,我们都没有感觉。36个小时,大家没有合过眼,没有吃上饭。等基站抢通后,天已经黑了。大山被黑夜笼罩着,根本看不到下山的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摸黑下山,飞石不断从身边滚过,但我们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早晨6点多,我们才连滚带爬地下了山。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一个村的灾后临时安置点。这时候,我又累又饿,头晕目眩,一下子跌坐在地上,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这时来了一位热心的老大娘,从帐篷里拿出两个馒头深情地说:“孩子,吃吧!”连个谢字都没来得及说,含着感激的眼泪,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在文县,参加抗震救灾保通信的抢险人员有500多人,受损基站和线路断点的抢修任务异常繁重艰巨,抢修人员每天工作都在十五六个小时以上。许多人都是直接从办公室和其他施工现场赶来的,根本来不及带任何生活用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还要连续奋战好长时间,没有住处怎么行?我3次翻过高楼山,从武都为大家买来了帐篷、塑料篷布和日常生活用品。看到大家被褥不够,我就把车上自己用的被子拿出来给抢险人员用,而自己就盖一件军大衣将就着。
从5月6日做完碎石手术,我只休息了两天。连续高强度工作十几天,伤口已经疼痛难忍,让人冷汗直流。员工们都劝我休息一下。但我知道,在一个单位,领导就是一面旗帜。我是公司负责人,没有理由请假,没有理由缺席,更没有理由退缩。我要做的,恰恰是冲在最前面,带着他们干!
家里人最了解我的身体状况,心疼我,多次要我休息一下再干。5月14日,正是抢修横丹基站的关键时刻,妻子打来电话说,3岁的女儿得了麻疹。我以为是妻子想骗我回家休息,就不耐烦地挂了电话。这里抢修工作千头万绪,紧张得让人恨不能变出三头六臂,恨不得有千军万马,哪能说走就走?直到第三天,一位从山下上来的同事告诉我,女儿确实得了麻疹,高烧不退。妻子又着急又害怕,无奈之下才给我打了电话。听到这,我心里很不好受,觉得自己对不起她们。说实话,我想家,我的同事们也想家。可在这紧急关头,我们只能坚定地选择奋战在第一线!
就这样,经过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抢修,我们用了50多个小时,使全县的移动通信全部恢复!为地方政府抗震救灾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保障,也让外界及时了解了文县的灾情,为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称赞。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始终被参加抢险救灾的英雄们不怕疲劳、英勇奋战的精神感动着、激励着。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移动通信员工,保证网络畅通,服务到位,是我的最高职责。当您来到文县,看到手机上一格一格满满的信号,那就意味着我和我的同事们坚守在服务区。
我们的共同信念是:决不让通信服务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