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以来,秦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强化创新,精心策划“一家一校九工程”,深刻把握城市基层党建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着力推进组织联建、发展联谋、实事联办,活动联谊、文明联创,加快构建区域一体化共建共享格局。发扬“敢于担当、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敢于超越”的秦州精神,接续奋斗,砥砺前行,通过横向联通、纵向延伸、强化引领,全面奏响“一联二延三引领”三部曲,推动秦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更上新台阶。

联出强大合力。全区各街道在区域化大党建方面积极探索,突破隶属单位、行业和组织体系的局限,深化社区“两委”、驻区机关、“两新”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五力合一”机制和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多元主体共参共商,大力推进共驻共建共享,进一步提升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大城街道推行“党建工作联促,共强党的建设;思想文化联教,共树文明新风;社区治安联防,共创平安小区;社区服务联办,共筑民生平台;环境卫生联抓,共造优美环境;基础设施联建,共享辖区资源”的“六联建”制度,6个社区,22个党支部参与了结对共建,开展“邻里节”“市民学校”“微心愿”认领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为社区帮办实事30多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22个;公园高层楼业主委员会提供400㎡场地与大城街道进步巷社区共建高标准公园示范党支部,由离退休干部、老教师、老革命组成“老党员宣讲队”,定期讲党课、演节目,举办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天水郡街道西十里社区大党委与共建单位在共建活动中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在职党员先锋行”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皂郊路社区与 辖区6913厂共建500㎡健身广场,维修了500多平米的活动室,大大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真正建成了集党员活动、便民服务、文化宣传、信息传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党员之家、群众之家、社区服务之家;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机关党支部筹资10万元解决皂郊路社区屋顶漏水问题;天水师范学院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向莲亭南党支部捐赠图书共130多册。西关街道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区农业局在农业大厦一楼大厅建立大屏幕,并与我街道签约资源共享协议,用于党建、安全生产、惠民政策等方面的宣传,陇原先锋的学习等;市军休所为环西社区无偿提供了党支部阵地,建成了包括慈善超市、党史馆在内的开放式党群服务中心,培树了“一街一院一中心”党建示范基地品牌。西关派出所、区国土局等单位在今年的暴洪灾害中与街道社区并肩作战,进行紧急转移群众、数据监测等,为街道社区防汛救灾工作作出了较大贡献 。

天水开放大学与石马坪街道社区联合建立社区党员教育中心,帮助社区党组织解决了组织活动场所紧缺的难题,甘肃省税务干部学校与石马坪街道党工委联合打造了党员廉政教育基地,帮助街道加强党员廉政教育硬件建设,天水市公路段积极提供活动场地与莲园社区天北小区支部共同打造了“红色驿站”,为驻地党员打破区域界限,随时随地参加组织活动、文化活动、学习教育提供了便利场所,力促城市社区党员教育工作向全覆盖无盲区推进。中城街道自治巷社区依托天水市市图书馆成立了“社区睦邻学校”,并邀请天水孔子文化研究学院的专家、学者为街道社区广大干部职工、居民群众、辖区单位代表开展以“争做新时代文明人”为主题的道德讲堂,不断打造传统文化示范社区。全区共享共建阵地总面积达3000平米,为居民群众解决了许多实实在在的难题,逐步实现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由社区党组织唱“独角戏”向“大合唱”转变。

延伸党建触角。在各小区统筹资源,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延伸到小区楼院一线,让支部建在小区里,将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植根于小区居民群众之中,让居民自治激发活力,带领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不断实现了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在石马坪街道天庆嘉园建立全市首家“党建微家”,让老人们享受组团养老、文体娱乐等多项便民服务,提升了党组织凝聚力,激活了社区“神经末梢”。大城街道进步巷社区公园党支部设在公园高层公寓楼“党建微家”的“红色记忆馆”、石马坪街道天北小区党支部的“红色驿站”、西关街道环城西路社区的“微型党史馆”,长年有党员驻守管理和组织活动。通过开设“微课堂”、解决“微问题”、培树“微典型”、践行“微公益”、举行“微活动”“五微一体”模式,为社区的党员群众搭建起了一个集联系交流、学习教育、志愿服务、民主议事、典型示范于一体的平台,使楼栋间、家庭间、党员间实现资源无缝对接,党员活动突破时空限制,不断增强党员责任感与归属感,强化党建力量,进而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七里墩街道按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小区党组织全覆盖要求,五里铺、长控、海林等5个社区充分发挥大党委核心作用,与辖区单位积极沟通、共建共享,与海林中科股份有限公司、春风集团、长盛物业公司等单位共建小区支部阵地,其中海林社区与海林中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衔接,改建装修占地120㎡的老旧居民活动室成立社区阳光驿站,让其成为社区党员与群众交流互动的温馨家园和为党员、群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今年以来,全区在规模较大、基础条件较好的居民小区共建立小区党组织38个,并吸收辖区各领域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让小区党支部和“党建微家”成为团结引领群众的政治中心、宣传教育群众的文化中心、联系服务群众的便民中心。

引领社区治理。街道社区突出支部建设,让基层党组织在辖区的重点工作、攻坚领域中发挥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党建引领征地拆迁、党建引领服务企业,做到工作做到哪儿,支部就建到哪儿;支部建到哪儿,难题就解在哪儿。推选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事、治理有办法的退休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让小区治理实现从“群龙无首”向“核心引领”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并非“单打独斗”,街道积极搭建区域大党建平台,建立共建联席机制,通过集聚各方资源,让“红色引擎”成为秦州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助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由小区党组织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健全“德治、法治、自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以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城市为抓手,推进多年无人问津的三无小区整治,让老旧小区变得更美、更和谐、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极大提升了小区居民幸福指数。大城街道进步巷社区在全面落实党员积分制考核管理制度基础上,让小区在职党员也认领岗位,在小区开展“我家有党员”亮身份行动,由社区搭建平台,每个党员力所能及帮助邻里,主动编织好与小区群众“关系网”,引领小区居民从“看客”变成“当家人”,在共建美好家园中发挥“助推器”作用,进一步实现党支部与物业、业主的深度融合,小区的大小事由居民唱主角,通过议事协商破解小区安全、物业纠纷矛盾、卫生环境提升等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西关街道聚宝盆社区党委坚持党组织主导,探索建立党建引领下的小区治理模式,在聚宝盆小区建强小区党支部,推选业主委员会,促进小区长效管理,让居民的事情居民商量着办、党组织领着干,在小区治理中发挥居民的自治主体作用,体现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让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实现“三无”小区到管理规范小区的华丽转变。七里墩街道将物业公司纳入社区管理,建立了由大党委成员单位、派出所、物业公司等组成物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收集居民建议,协调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疑难问题。罗二社区原是环境较复杂、管理难度大的“三无”小区,多年来由社区干部代管小区物业,引进物业公司入驻管理,彻底解决了这片区域多年无人管理的难题。岷山社区经过“大党委”平台协调机制,彻底治理了皇城路北山部分滑坡地段安全隐患。罗一、罗二社区多方协调将两条影响群众出行的破旧道路进行了硬化,海林社区将海林厂家属区污水渠用水泥板进行了覆盖,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群众的居住和出行难题。和谐路社区联合天河物业公司、七里墩综合执法中队开展流浪犬只整治工作。东关街道仁和里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大党委成员单位和辖区单位党组织的作用,采取“1+3+X”社区治理模式,利用“望闻问切”工作法,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辖区单位、社区民警、综治专干、安监员、楼组长、大巡防人员等队伍分头走进居民家中,详细了解具体情况,听声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居民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因有效治理了脏乱差小区——泰山东路138号长途车站家属院,根除了小区居民多年的“心头之患”,创建出整洁优美的宜居环境,居民满怀感激赠送了“为民排忧,心系百姓”的锦旗。

(天水在线编辑: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