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困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是精准扶贫中实施“兜底”脱贫的重点对象,受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怀。秦州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139人,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08%,从“量”看,贫困残疾人占比小,但从“质”看,1名残疾人是否脱贫直接影响1个贫困残疾人家庭4.5个贫困人口的脱贫进度和质量,残疾人精准扶贫“量小质大”。新一轮扶贫开发实施以来,秦州区把残疾人精准脱贫纳入全区扶贫攻坚战略部局,优化整合资源,着力打造实施残疾人精准脱贫“兜底”服务,切实解决为贫困残疾人“兜哪些底”“怎么兜底”的问题,开创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实施就业培训“兜底”,着力提升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针对贫困残疾人缺技术、没目标、创业难、就业率低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残疾人就业和培训需求实名制信息平台,对有培训需求的577名贫困残疾人,实施一人一计划“兜底”精准培训。其中,25名下肢残疾贫困残疾人进行修鞋培训,并免费提供修鞋设备,实现足不出村就业创收;525名残疾人果农免费进行苹果、樱桃种植培训,28名残疾人养殖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27名贫困残疾人子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精准培训,有力提升了残疾人通过自主发展实现脱贫的能力,577名参加“兜底”培训残疾人家庭全部实现当年脱贫。

实施康复服务“兜底”,着力改善贫困残疾人身体功能。积极开展肢体矫治、白内障复明、假肢装配、康复辅助器具配备等条件成熟、康复效果明显、残疾人急需的“兜底”康复服务,通过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助残、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等康复项目和“助听复明工程”、“助行行动”等重大助残活动,为25名贫困肢残患者免费实施肢体矫手术,82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58名听障患者免费验配助听器,105名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免费捐赠轮椅、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切实改善了贫困残疾人身体功能,脱残率达到30%以上,有效提升了其劳动能力。

实施教育助学“兜底”,巩固提高贫困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狠抓《残疾人教育条例》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体系,实现了肢体、智力、视力三类残疾少年儿童的就近就便入学和听力、言语残疾、盲童在特教学校的全资助入学,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学龄段贫困残疾学生为重点,积极实施助学“兜底”工程,35名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500元助学金,10名高中阶段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8名大学贫困生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助学金,有效保障了贫困残疾学生稳定就学。

实施产业扶持“兜底”,带动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解困。以残疾人易接受、前景好为前题,立项扶持以工艺品、装饰品加工为主的文化产业,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互联网服务产业,以种养加为主的扶贫基地,以发展残疾人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组织等“兜底”项目,切实带动广大残疾人创业就业。目前,全区扶持发展残疾人电子商务项目5个,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创业项目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2个,文化实体项目2个,带动10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脱贫解困。

实施政策救助“兜底”,着力提升贫困残疾人生活水平。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弱,脱贫相对更加困难这一特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对长期难以实现脱贫的重度残疾人给予生活救助“兜底”,保障其脱贫。2015年以来,区残联、扶贫办、民政局等部门联合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当年收入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充分利用《残疾人口信息库》和扶贫部门《大数据平台》,进行技术筛选,对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低保、残疾人补贴、其它惠农补贴等收入状况进行统计核算,对2404名收入尚未达到当年脱贫线的贫困残疾人,通过社会救助资金进行差额补助,使其收入达到脱贫线以上实现脱贫。该政策实施以来,不仅有效提高了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状况,也为加快推进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起到了“补短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