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的活探头
——记中城街道伊民巷社区干部梁呈祥

梁呈祥,1984年12月出生,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参加工作,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中城街道的绿色市场社区和伊民巷社区工作,现任中城街道伊民巷社区副主任,主要负责党建、精神文明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多年来他注重党的政策、党的理论知识以及各项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恪尽职守、辛勤工作。在忙碌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如一,严谨求实,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同事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坚守党员信念,温暖民心
梁呈祥同志始终坚信“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 长期的社区工作,梁呈祥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社区党支部就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为架好社区党支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党和政府的好方针、好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群众中去,梁呈祥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搭建服务平台,成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开展党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员三严三实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活动等,使党组织与居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向居民进行公开承诺服务,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根据居民需求,组织党员开展公益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他在社区中推行助学、助医、助困、助业、助老等“五助”活动,让群众得到了实惠,群众称赞社区党组织不仅是党员之家,更是群众之家。
为民排忧解难,树立信心
梁呈祥经常帮助他人,了解到有困难的家庭他都会积极主动的去帮助。辖区内有位老人叫王建琪,今年62岁了,儿子因2006年参与抢劫被劳教,妻子也离他而去了,他本人因脑梗塞造成行动不便,听力残疾,视力很弱,老人没有生活来源,生活困难,梁呈祥积极为老人办理低保题标,申请廉租住房补贴,申请医疗救助,经常去看望老人,给老人送去水果,和老人聊聊天,下雨了去老人家看看房子是否漏水,过节了联系辖区单位慰问老人,长期的帮助,让老人很是感动,邻居都说社区的小梁比老王的儿子都对老王好。不仅如此,王建琪的儿子王亮亮出狱后,梁呈祥多次上门找他谈心,刚开始王亮亮不予理睬,我行我素,在他多次做工作以及对他父亲王建琪无微不至的照顾关怀下,王亮亮被感动了,在他的帮助联系下,王亮亮学习了厨师,现在在饭店打工,也能养活自己。
做好人民调解,化解矛盾
泰山路18号郭爱学等9户居民来社区反映他们9户和天水第三建筑公司因水电表等物业问题产生了纠纷,梁呈祥同志 就前去调解,前前后后跑了5次,最终成功调解了这项纠纷,有效化解了一起群体纠纷。遇到纠纷,他总是苦口婆心的去调解,去化解,从来不把矛盾上交。在他和社区干部的努力下,社区辖区社会治安良好,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邪教活动,无地方恶势力,无黄、赌、毒现象,无重特大案件及一票否决事件。在他的坚持下,社区每年举办法制培训2期,禁毒教育宣传4次,居民受教育面达95%,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8%。
参与北山治理,心系安居
梁呈祥同志曾两次被抽调到北山灾害综合治理指挥部工作。2010年,被抽调北山灾害综合治理指挥部工作,连续加班,节假日不休息。在这次北山灾害综合治理摸底工作中,除了解释相关政策,他们小组中的每一户居民的房子都是他亲手拉尺子测量的,每一户的房屋结构平面图都是他亲手绘制的,对老百姓有异议的,他都重新测量,让老百姓参与直到老百姓认可,他说,作为社区工作者,他要上对得起党和政府的期望,下对得起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就要绝对的公平,老百姓说,小梁拉的尺子我们绝对放心。2012年7月,在他们的小孩出生的第二天,单位打电话让他再次参加北山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妻子小孩没人照顾,他也和单位的领导说了实际困难,可是他对这一片的情况最了解,最后还是顶着压力去了,北山和医院两头跑,一年下来,整个人都累的不像样子了。他对工作就是这样的全力以赴,对老百姓全心全意。
防汛值班九年,无私奉献
绿色市场和伊民巷社区辖区居民多数居住在有地质灾害危险的滑坡地段北山,尤其是白家堡子、泰山庙、泰山路、中和巷北山、王家半坡、上庵沟一带地质灾害严重,秦州区政府列为“北山灾害综合治理”范围,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老旧,年久失修。防汛工作任务重,责任更大。
自2006年工作以来,梁呈祥同志就负责安全生产防汛工作,由于绿色市场社区辖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情况较为复杂,女同志晚上值班不方便,社区干部就他一个男同志,夜晚值班的任务就有他一个人负责,绿色市场社区办公室是由一间公共厕所简单装修而成的,整个办公室没有窗户,室温高而闷热,蚊子出奇的多,晚上点各种蚊香,早上扫地,地面上全是蚊子。办公室周边广告铺子的油漆味、切割机的噪音,面馆的油烟味,每个夏天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夜晚值班渡过的,晚上浑身涂上风油精、花露水、可还是被蚊子咬,一瓶花露水他用不了一星期,第二天嗓子疼的都说不出话来,白天还要排查灾情,各种灾情的统计工作,以及灾情信息都要由他来上报,真正24小时值班。长期以来,咽喉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长期风油精和花露水的侵蚀,他的皮肤红肿不堪,而他只是选择了默默的承受。有人问他:和别人工资一样高,连个加班费都没有,身体都熬完了,这么辛苦你划得来不?他却说,工作,总得有人干。其实,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清楚,谁家都有不容易的事情,他这一值班,家中的一切都交给妻子一人照顾,妻子也多有怨言,可他总是说不是所有事都用划来划不来衡量,工作总得有人干,让妻子理解。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亏欠家里的太多。
社区的工作繁杂琐碎,每个干部都负责着几种工作。除了安全生产工作,梁呈祥同志还负责着党建、精神文明、司法、综治、信访、维稳等日常工作。晚上上完夜班,白天还要同时处理多种工作,这其实是很困难的,办公室环境差,高温休息不好,还要承担大量繁重的工作,对他来说是困难的,他却说,其实这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回到家中,还要照顾不到一岁的女儿,有空回家抱着女儿转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用他自己的一句话说:抱着女儿转悠是他最幸福而痛苦的事,一方面,几天没见到女儿,每次见到都有新变化,抱着女儿转悠是幸福的,另一方面,他体力透支严重,睡眠严重不足,没有精力来照顾女儿,这是痛苦的。每个夏天,他就没有去看望父亲,父亲60多岁了,多年一个人操劳,加上患有心脏病,整个人显得很苍老,可是他总是顾不上照顾,他说,等雨季结束了他在好好补偿家人。多年负责防汛工作导致他对雨特别的敏感。他说,现在一下雨他就很焦虑。他总是把家里的事情放到最后,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灾情就是命令,风雨无阻
不管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波及我市还是2013年7月22日的定西地震波及我市,梁呈祥同志总是奔赴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深入辖区居民的棚户区、老旧院落,细心排查灾情,认真做好记录,耐心的劝说危险区域的居民自救或者避险。尤其是2013年7月22日地震,梁呈祥同志不顾家中的不到1岁的孩子,只是对妻子说了声注意安全,就第一时间赶到了辖区居民的院落危房中,动员危险区域的居民紧急撤离,遇到不理解的群众他就多次上门劝说,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竟生命财产大于一切。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危险区域内的住户全部撤离避险。就在地震后,连着降雨半个多月,辖区的灾情再次扩大,土木结构的房屋大多裂缝漏水甚至倒塌,地基塌陷,山体崩塌,连着半个月,他几乎是“办公室——居民院落”这样两点一线的模式工作着,上北山查看灾情,统计灾情,回办公室统计汇总上报各种灾情,还有填不完的各种表册。半个月后他回到家中,妻子看着他满脸胡茬,一身脏衣服,一副没睡觉的样子憔悴不堪,妻子说,你还回来干什么,喜欢办公室就住那别回来了。灾害发生以来,梁呈祥同志和社区工作人员以人为本,以保护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任务,连夜奋战,24小时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确保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不管是坚持党员信念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帮助困难老人,还是汛期连续24小时值班排摸灾情险情,北山综合治理摸底工作连续加班,梁呈祥同志都是全力以赴,虽然清苦,却毫无怨言。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在困难面前、在灾难面前,梁呈祥同志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基层干部对党和人民的拳拳的赤诚之心。他的行为感动了群众,赢得了民心,凝聚了力量,真正做到了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树立了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传达着新时期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