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户家访 )

(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
(秦州区外宣办 辛志锋)西关街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畅通社情民意和加强社会管理的“民情气象站、居民议事会、民情家访”等有效载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民情气象站”——收集信息全覆盖。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西关街道创新服务载体,将便民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推出了以社区“两委”为“点”,由社区干部、楼院组长、居民代表组成的民情气象信息员队伍和设在各小区的“民情信箱”及社区开通的“民情热线”为“线”,覆盖社区全“面”的信息反馈网络。“气象员”在各自负责的网格内走街串巷入楼院,收集群众“烦心事”,捕捉百姓“急难愁”,第一时间向社区反映,并详细记录《民情气象员手册》。社区对收集的民情信息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建立“民情台账”,按照即办件、上报件、承诺件等,分类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了社区民主自治建设和辖区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共收集民情信息260多条,解决群众难题230多件。育生巷38号院的排水管道在巷道治理中被施工方不慎压断,致使院内10户居民唯一的排水口被堵死,院内常年积水排水不畅,住在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社区群众通过“民情气象站”反映了下水道堵塞的问题后,社区干部第一时间协调联系市政、环卫等部门,通过现场勘察,制定修复方案,对原有的下水道进行了改造,并对路面进行了拓宽,彻底解决了附近群众出行难题。事后,居民专门给社区送来写有“为民解忧”的锦旗,表达工作人员为他们排忧解难的感激之情。
“居民议事会”——共议百姓关注事。西站、永庆社区党组织积极探索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建立了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服务群众”为宗旨的“居民议事会”,平均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由辖区单位职工代表、党员、退休人员、育龄妇女、失业人员、流动人口、青少年组成“代言人”队伍,代表各自不同的群体,将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交社区议事会商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同时,社区及时召开“议事反馈会”,向居民代表回应意见建议办理情况,现场答复群众关切的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诉求受重视、答复有回声。西站社区的张家沟、杜家沟的排洪区缺少防护栏,存在安全隐患;坚家河小区缺少健身场所,无法满足居民健身需求等问题,在社区“居民议事会”上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在排洪渠上加盖水泥盖板”、“在永红家园建设硅PU层面灯光球场,增加健身器材”的意见,街道社区与建设、市区教体局等部门积极协调联系,顺利解决了群众反映的以上问题。
“民情家访”——服务居民零距离。街道大力开展以“摸社情、理心情、排隐情、解难情”为主要内容,以“定点接访、重点走访、定期回访”为主要形式的“民情家访”活动,研究制定了“一个方案四项制度”,并将制度进一步细化,要求每位领导干部每月对“双联户”、矛盾纠纷、生活困难的重点家庭走访至少5户,社区干部每月对自己所包区域网格内的重点户进行定期走访,努力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帮扶在一线实施、作风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眼睛往下看、脚步往下走,与群众交朋友,倾听百姓声音。今年以来,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共走访居民群众580多户,为群众办实事110多件。市名城办在修缮赵氏宗祠过程中, 自由路社区居民王毓民、曹秀莲老两口提出多年劳动报酬未付而拒绝搬出门房。在“民情家访”活动中,社区把王毓民、曹秀莲老两口确定为重点户,多次上门做思想动员工作,成功调解了王毓民劳资纠纷,以前见面就争吵的双方握手言和,一起多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