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辛勤工作,21年坚守平凡,却从未有过一句埋怨。陈玮,一名再也普通不过的社区计生专干,用不懈的努力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喜
平凡工作中感受快乐
9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秦州区天水郡街道办西十里社区政务大厅,刚要掀开门帘,就碰到了社区计生专干陈玮。陈玮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后,便又急急忙忙地跑到另一间办公室,帮前来社区办理独生子女证的年轻妈妈复印相关证件。待所有手续齐全后,她又热情地询问着这位年轻妈妈家中宝宝的情况,随后讲了一些新生儿护理常识,不时地叮嘱这位年轻妈妈一定要做好自身生育后的生殖保健。
在陈玮和这位年轻妈妈的交谈中,记者观察到,陈玮始终微笑着,耐心回答她的各种问题。送走年轻妈妈后,陈玮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玮没有了方才的自然酣畅,显得有些拘谨,她一遍遍地对记者说,自己没有干下什么成绩,没啥可报道的,只是单纯地喜欢这份工作。
但正是这份对工作的喜爱,让陈玮在“计生专干”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了21年。由于常年和计生对象打交道,对于社区中的已婚已育妇女、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等数据,她早已在自己的大脑里建起了一本活档案,张三、李四家的媳妇什么时候生孩子、哪家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哪家政策允许准备生二胎,她都随时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流水账本上,所以对辖区计生人群的情况她是了如指掌。
陈玮说:“许多人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我也不例外。可当这份工作在为你带来收入的同时,又能为许多的人带去帮助与温暖,那我觉得这就不是一项单纯的工作,更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乐趣。”说到这儿,陈玮的脸上绽开开心的笑容。
苦
工作中的尴尬
1993年,陈玮大学毕业走进社区工作。计生专干,这个被大家认为是“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成为她的第一份职业。
对于一个未婚而又刚走出校门的小姑娘而言,要去宣传计划生育,发放避孕套等等,这让她感到尴尬和为难。
但她明白,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它干好,于是她找来了国家有关计划生育方面的法律政策书籍自学,并虚心向别的社区计生干部请教工作方式方法,到各社区去查看计生工作档案。上班期间,她从不待在办公室,而是到每个小区、居民楼去走访。很快,陈玮适应了自己的工作角色。
2005年8月,陈玮被调派到西十里社区,西十里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而且随着近几年政府对西城区的开发建设,西十里的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增长。面对大量涌入辖区的流动人口,如何做好他们的计生工作,成了陈玮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一有新居民的到来,她便挨家挨户地敲门,进行计生宣传及赠送避孕药具。“您好!我是西十里社区的计生工作者陈玮。”“请问您是刚来入住的新居民吗?”像这样的自我介绍和询问的话语,她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遍。
上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被逐出门外,在社区门口发放避孕套具被人指指点点等等,面对这些尴尬,陈玮都是一笑置之,因为她相信总有一天,通过计生知识的普及,大家不会再对她不理解和排斥的。
乐
成为妇女们的“闺蜜”
工作中,陈玮发现,其实许多已婚人群尤其是妇女对她每次所讲的东西还是很感兴趣的,只是羞于表达。
面对这种情况,她便想到通过和育龄人群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宣传计生政策,大家一定会乐于接受。于是,她向流动育龄人群发放了“爱心服务卡”,组织免费的生殖健康检查,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等等,通过点点滴滴的服务,不知不觉中,她已经和大家成了朋友。
现在辖区内的一些已婚已育妇女都和陈玮无话不谈,陈玮也很珍惜大家的信任,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家解决实际困难,陈玮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一些妇女身体不舒服,都会咨询陈玮,无论什么时候她都会耐心解答。
对一些计生困难户,陈玮更是照顾有加。有一次,在计生困难户入户调查时,张春桃家的情景让她深受触动。一脸憔悴的张春桃照顾着年迈的公公,还带着一个患有先天性智障的儿子,丈夫收入又不高,一家人挤在又黑又小的房间里。看到此情此情,陈玮鼻子发酸,心里便想着要为这个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多方奔走找相关部门,终于为张春桃家申请到每年2000元的扶助金。至今她还会经常到张春桃家坐坐,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辖区妇女孙小兰的丈夫去世得早,自己独自拉扯着孩子,而15岁的儿子还患有先天性脑瘫,每年需要大量的治疗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得知情况后,陈玮便三天两头往孙小兰家里跑,帮做家务、照料孩子,并将孙小兰家的情况及时上报计生局,为她申请到了每年2000元的补助金,让母子俩的生活得到了一些改善。
对于辖区内的一些计生困难户,陈玮经常走访慰问,还帮助他们干家务、和他们拉家常,慢慢地,大家也将陈玮视为亲人、朋友。
就这样,21年的计生工作,有苦有乐,有欢笑有泪水,而陈玮的计生故事还在继续......( 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