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村:西部农村的脱贫样本
——甘肃天水市放牛村因地制宜发展果品产业助农收入倍增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程小旭 配图:天水在线
国庆节期间,产自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成为人们相互馈赠亲友的热销礼品之一。尤其是由知名房地产商潘石屹代言的“潘苹果”在潘苹果官方在线商城热卖可见一斑。
潘石屹的家乡——甘肃天水地处北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内陆气候区,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适中,7项生态指标均符合农业部《苹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苹果最适宜标准,而且年日照时数2000多小时,昼夜温差在10℃ -15℃,非常有利于果品糖分的积累。该市种植苹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全国优势苹果产区唯一的“花牛”苹果生产基地。
天水市秦州区藉口镇放牛村就是该市种植优质苹果的“明星村”。

“你们的路子走对了”
放牛村辖2个自然村,该村以种植林果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而远近闻名。
十几年前的放牛村,果园面积仅有180多亩,并且品种少、质量低,规模小、管理粗放,果品收入只占村民总收入的10%,当时村民主要以种粮食为生,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自1994年以来,放牛村人积极响应天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优质林果基地的号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建园、优质高效”的原则,在该村南山区域一次性新建新品种优质苹果园500亩,并配套建成了通往果园的16公里的农路。
1996年6月29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视察放牛村,对该村在山地建优质果园,积极帮助群众增加收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尽管当时这些果树苗才刚长过膝盖,尚未挂果,但他对该村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他对放牛村村民们说:“老乡们,看了你们种的果树,我心里非常高兴,你们的路子走对了!”朱镕基欣然写下“今日天水黄土峪,明朝陇右江南绿”的题词,放牛村也因此享誉全市。
事实正如朱镕基当年的预测一样,放牛村村民通过种优质苹果实现了脱贫致富、收入倍增。到2006年,放牛村果园面积达1000亩,果品产量达650吨,果品收入21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0年前的不足500元提高到2170元,其中果品收入占总收入的90%以上。到2010年年末,全村共有219户1070人,人均收入达8000元—10000元。如今,放牛村310户村民户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户均收入在20万元左右的有7—8户,户均收入达10多万元的较多。
进入9月,甘肃天水的新鲜苹果陆续上市销售。据放牛村现任村支书刘志刚估算,今年全村果品丰收,市场价格也不错,总产苹果和其他水果300万斤,总收入预计达1000万元。
藉口镇副镇长刘增强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年来,放牛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如既往地大力发展林果业,果园面积逐年增加,通过依靠科技、强化管理,使果品质量大大提高。色鲜、味美、质优的果品使全村群众的收入逐年提高,不仅富裕了当地群众,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全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放牛村人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
放牛村因地制宜,依靠种优质果品实现收入倍增成为西部地区农村的脱贫样本。

放牛村积累的三个经验
在放牛村的果园里,本报记者看到一个写有“甘肃省苹果标准化示范园”的大型展示牌,这是天水市秦州区果业局于2012年6月组织实施的,示范园共有519亩苹果,由天水师范学院和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指导,关键技术包括6项:高垄黑膜覆盖肥水耦合旱作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花果精细化管理技术、高光效树形改造及培养技术、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自然灾害避减技术。承担单位是秦州区放牛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
据刘增强介绍,这是放牛村加强科技管理、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果品增收的主要做法,除此之外,放牛村还积累了三个经验。
一是发挥能人效应,做好示范带动。多年来,放牛村积极发挥能人效应,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培养出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果品拔尖人才34人,其中:从事果品种植的21人,从事果品贩运的13人。在拔尖人才队伍的带动下,放牛村的果品产业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先”的成功跨越,推动全村果品产业走向了优质、高效的发展之路。全村群众依靠果品种植,迅速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
二是组建产业协会,实现规模发展。为了使全村果品产业向规模型、优质型发展,该村于2005年组建了果品产业协会,有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4人,现有会员68人,协会下设技术指导组、果品销售组、基础会员组。积极为全村果农提供科技培训、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从种植管理到产供销全方位的服务。
三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果品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要什么,放牛村就引进什么,所以这里的果品品种新、质量优、市场前景好。多年来,放牛村共引进各种新品种12个,淘汰旧品种7个,并大力推广果品套袋、喷施果型剂、施生物肥料等新技术,使全村果园实现了优质高效发展。

(采访放牛村果农)
放牛村村民不用外出打工
8月2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放牛村的优质苹果园里看到,这片建在半山坡的果园里,成熟的苹果挂满枝头、硕果累累,又大又红的苹果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小灯笼。正在和妻子一起摘苹果的果农万顺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他家种了7亩地的苹果,以前地里种的是麦子、洋芋、玉米,收入很低,种上苹果树后,平均每亩地收入一万元左右。46岁的万顺谈起种苹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时,和妻子一起开心地笑起来。
41岁的果农刘成虎一家共有4口人,他告诉本报记者,在看到村里一少部分人种苹果迅速增收致富后,更多的村民都把原来种粮食作物的土地尤其是山坡地改种了苹果树。如今,种苹果每年带给村民们稳定的收入,市场好的时候,种一亩地苹果的收入是1万—1.5万元,比起种粮食划算得多。他说,现在村里很多村民买了私家车,在城市里买了商品房,或者在村里盖起了两层楼房,村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升。在放牛村,基本上没有村民外出打工,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市场销售知识等等方面。

放牛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凸显
刘增强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放牛村村民种苹果致富在全镇具有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该镇以放牛村为核心,正在建设藉口镇放牛片区果品产业示范区。该示范区涉及放牛村、吴家崖、新尧村、石泉村、南灵村等16个村,片区人口1.36万人,有耕地面积4.89万亩。放牛片区已栽植果园3.19万亩,占全镇果园面积(6万余亩)的53.2%。放牛片区配套实施了村村通水泥产业路81.5公里,示范区主干道全部实现硬化,方便果品运输。
示范区的建设目标是抓好精品果园建设,改造提升低产果园,调整品种结构,发展新植果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增加果品科技含量,做大做强放牛片区果品产业,到2015年果园总面积达到4.15万亩,果园覆盖率达85%以上,从而达到提质增效、增加果农收入的目的。

▲天水在线网店正在销售万里挑一(即是在一万斤花牛苹果里面挑选出一千斤装箱销售)的精品花牛苹果。http://wg.tianshu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