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正在愈合的暴洪之伤
甘肃日报记者 牛彦君
“整座房子建起来要花近10万元,政府给我们家分期补助了2万元。”正在给新房洒水的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花园村村民王文忠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一年前的暴洪灾害中,花园村282户村民有182户受灾,其中9户村民房屋全部被毁。
不仅在娘娘坝,在整个天水市秦州区,和王文忠一样的受灾户都在重建自己的新家园。
一
2013年六、七月份,秦州区遭受了4次百年不遇的群发性暴洪泥石流灾害,加之受岷县漳县6.6级地震波及,造成全区16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4387户109758人受灾,导致8982户38751间房屋受损,1740户5004间房屋倒塌,187119亩农作物受灾,道路、桥梁、堤防及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29.5亿多元。
自抢险救灾转入灾后恢复重建以来,秦州区统筹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重建、强化工作措施,及时全面启动实施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记者从秦州区灾后重建办获悉,秦州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包括村民住房恢复重建工程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程,其中村民住房恢复重建工程通过一般维修加固、分散自建、易地搬迁、购房安置4种方式实施重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程依托项目重建。
秦州区编制了《暴洪地震灾害村民受灾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实施方案》,规划利用一年半时间(2013年7月—2014年12月),通过全力实施村民住房恢复重建工程和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程,使受灾区域达到“三通(即道路通达、通讯畅通、电力线路通顺)”“六有(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安全水饮用,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一提高(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标准,使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恢复、改善、提高。
二
娘娘坝,一个美丽的村庄。2013年7月25日的一场暴洪,使这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如今,娘娘坝人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下,正在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崭新家园。
秦州区在娘娘坝镇钱家坝和李子河口规划了2个重建安置点,力争将其打造成“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样板,并依托当地优势资源发展多元产业,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生计问题。
记者在李子河口安置点了解到,这里规划安置180户农户,主要为沟门、柳林、李子等村部分搬迁村民。安置点总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已于今年5月16日开工,截至目前,工程完成投资600万元,主要完成地下基础及回填工程,预计8月底全面完成主体工程。
秦州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区共确定村民住房恢复重建户5981户,其中一般维修加固2691户,分散自建2052户,易地搬迁重建1136户,购房安置102户。2691户一般维修加固工程已于2013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2052户分散自建工程和102户购房安置户的相关手续办理工作已于2014年4月底全面完成。1136户易地搬迁重建工程,共设7个集中重建安置点,2014年7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工程,计划今年10月完工并达到入住条件。
三
时入三伏,各项重建工程正在加紧施工。
记者在316国道从徐家店收费站至娘娘坝镇主街道沿线看到,去年道路毁损的惨状已了无痕迹,取而代之的是一条焕然一新的、全长35.83公里的柏油公路。
花园村是娘娘坝镇暴洪灾害的重灾村之一。为确保花园村不再遭受暴洪灾害,水利部门正在依托灾后重建项目建设河堤,拓宽河道。村委会主任曹拜祥说:“以前河道只有三四米宽,一下大雨,村民晚上都害怕得不敢睡觉。现在好了,不仅把村前的河堤加高了,还把河道加宽到39米,以后下大雨我们就不再害怕了。”
据悉,秦州区共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1个,包括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个,堤防和安全饮水项目3个,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项目2个,农网改造项目1个,教育设施项目5个,交通道路项目7个,涉及区发改、国土、水务、交运、教体、供电6个部门,概算总投资4.22亿元。
其中,娘娘坝镇驼阳沟2.1公里堤防工程已全面竣工,大门乡田于小学围墙、河堤和教室维修加固工程已全面完工,娘娘坝镇柳林大桥重建工程已竣工通车,其余各项重建项目正在按照既定的工程计划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