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海耀小的时候,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成年后,姐姐成了家,嫁往西安。他体弱多病,后又患上了脉管炎。因父母亲已年老,嫁在外地的姐姐就到处打听医院给弟弟看病,西安、北京一些大医院都没少去。
由于脉管炎在目前是一种比较少见难治的病,专家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和经验。虽然一直在努力治疗,但海耀的病情还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他的双腿表面皮肤开始溃疡腐烂,导致胳膊行动也受到限制。
1989年8月,为了控制病情,以免危及生命,大夫和家人商量后最终做出了为他截去双腿的决定。从此,海耀只能长年累月坐在轮椅上,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年迈的父母体弱多病,海耀又成了残疾人,姐姐海淑珍闻讯后,在家人并不支持的情况下,从西安赶过来,承担起了照顾父母及残疾弟弟的责任。
每天,天刚蒙蒙亮,海淑珍就起床做饭,伺候父母亲吃完饭,打扫完房间,就照顾弟弟的吃喝拉撒。她把弟弟推到有太阳的地方透气、晒太阳。给他递水吃药,为他捶背陪他聊天。然后又买菜、做饭、洗衣服………一家四口,却有三个体弱多病,常年吃药、住院,很快,这个家就陷入了困顿。
海淑珍白天辛苦照顾一家人,晚上则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如何增加家庭收入。想来想去,她终于想了一个办法,家里还有几间房子空着,她找人稍微粉刷收拾了一下,便开起了旅馆。从此,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照顾父母、弟弟的生活起居外,还要打扫旅馆的卫生,烧开水、洗床单被褥等,时间不长她就累垮了,但经济上总算宽裕了一些。
后来,父母相继因病去世,她安葬了父母后,本应该回西安的家照顾自己的老公、孩子。但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走、也没法走,因为还有一个残疾弟弟一刻也离不开她。尽管家里人一再反对,但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自从2006年5月后,海淑珍就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当时她的小儿子才12岁,刚上初一。她就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照顾着自己的亲弟弟。
毕竟,弟弟是男人,自己是女人,照顾起来很不方便,甚至有些人说闲话。海淑珍的心里也很纠结,但是,“我不管谁管”,她在心里一遍遍地说服着自己。弟弟也很难过,觉得拖累了姐姐,也影响了她的家庭和睦,甚至一度有了轻生的念头,但在姐姐的劝慰下,他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海淑珍的精心照顾下,海耀脉管炎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的噩梦并没有结束。有一天,海耀觉得自己头晕不适,海淑珍立即叫邻居帮忙送进了医院。经检查得知,海耀又患上了脑梗塞。海淑珍心里很难过,但她没有告诉弟弟,骗弟弟说只是重感冒而已。随后,她悄悄地咨询大夫,怎样才能尽可能控制好这种病,大夫说:“脑梗塞没有其他更好的治疗办法,只能每年住一次院连续输液控制病情。”就这样,海淑珍精心照顾自己的弟弟,不觉已过了24个年头。
在自由路社区43号院内,记者见到了这对姐弟,姐姐已是一位古稀老人,弟弟也到了花甲年龄,姐弟俩相依为命的情景让人既感到温馨,又倍感心酸。在姐姐细心照料下,海耀看起来气色还不错,说话时嗓门很洪亮,瘫痪多年也没有生过褥疮。说到姐姐对自己的照顾,海耀只是说:“我连累了姐姐。”
说起这些年照顾弟弟的日子,海淑珍几度哽咽,她说,弟弟很不幸,年纪轻轻就得上这种病,受了那么多痛苦,遭了那么多罪,她不管的话弟弟活不到今天。24年来,不光是身体上受累,更多的是精神上的苦,家人的不理解,对孩子的愧疚,外面人的风言风语,这些都给了她很大的压力。以前年轻,还能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自己也是一个老人,万一哪天她不在了,弟弟该怎么办。海淑珍说她不敢想,也不愿意去想,希望社会和政府能给弟弟提供一个安身养病的地方,这样她也就安心了。
在物欲横流,人情、亲情淡漠的今天,有这样一位姐姐,用她半生的时间在照顾着自己的弟弟,在延续着他的生命,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一幕。在此我们真心希望姐弟俩平安和顺,让不幸远离他们,让他们能安享晚年。
在秦州区西关街道办自由路社区43号院内,住着一位双腿截肢的残疾人,名叫海耀,今年64岁,因身体原因终生未婚。由于双腿截肢,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父母又均病故,无依无靠。为此,嫁往西安的姐姐海淑珍,抛下自己的家庭不顾,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而且这一照顾就是24年。(王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