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情况

(秦州区外宣办 农工部)为全面了解掌握16乡镇春耕生产和当前全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促进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顺利推进,日前,秦州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舒健,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子园,区政协副主席李广鸣带领区政府办、区委农工部、农业、林业、水务、畜牧、扶贫、交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16乡镇,采取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当前旱作农业顶凌覆膜、果园建设与管理、土地流转、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安全饮水入户工程、农村道路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

通过督查,各乡镇能够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全区农村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认真贯彻区委一号文件精神,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立足实际,细化措施,有效促进了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土地流转工作。各乡镇能够采取出租、入股等形式,通过公司带动,种养大户拉动,新型产业推动,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转移,努力推动闲置撂荒和分散低效土地向经营大户、种植能手和合作组织集中,为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创造条件。玉泉镇杨何村流转土地1000亩,其中引进天水果树研究所技术人员流转土地500亩,建成天汪1号苹果标准化示范园一处;另一承包户流转土地500亩,准备春播黄豆500亩,秋季建高标准果园500亩。牡丹镇引进太极集团流转土地1260亩,在大柳树等4村种植半夏、紫苑、苍术、苏麻等中药材。平南镇引进太极集团流转土地2700亩,在孙集区域种植半夏、苍术等中药材1500亩,在富阳区域种植紫苑、板蓝根等中药材1200亩。齐寿乡引进茂丰中药材公司,在坚山、稍子坡两村流转退耕还林地500亩,建立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一处。

二是旱作农业顶凌覆膜工作。今年秦州区旱作农业项目顶凌覆膜任务15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3万亩,全膜垄作马铃薯2万亩,项目要求在4月10日之前全面完成。 截止3月底,全区调运贮备农膜953吨,玉米良种450吨,投入农机具1169台,举办培训班42场次,召开现场会54场次,培训农技人员285人,培训农民4.2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3万份,已完成顶凌覆膜9.1万亩,占总任务的60.7%。
三是果园建设与管理。截止3月底,天水镇、汪川镇在古集梁农业综合开发区新建果园3050亩,华歧乡在崖湾等村依托扶贫项目新建果园5000亩,玉泉镇在杨何村通过土地流转完成标准化果园建设500亩,藉口镇在杜家山依托扶贫开发项目新建果园2000亩,皂郊镇在东沟村新建核桃园200亩。进一步加强新建果园管理,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幼树园重点片区开展技术培训和覆膜,确保幼树园貌整齐,生长健壮,管理科学,目前已覆膜2万多亩。同时,着力开展技术培训,林业局选派技术人员划片包干,深入重点乡镇和重点村,开展了以整形修剪、新建果园管理、土肥水综合管理、抗旱栽培等为重点的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31期,培训果农1860人(次)。

四是蔬菜生产情况。太京藉河川道区是全区春茬蔬菜重点生产区域,窝驼、银坑等村小拱棚地膜早熟马铃薯种植已结束,正在开始刀豆、豇豆、西瓜种植;玉泉杨何、天水咀头等设施蔬菜基地正在进行整地、育苗,预计五月初完成蔬菜苗木定植。
五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秦州区西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在进行清水池的浇筑、净水设备的安装和办公楼、泵房等主体工程的墙面粉刷,水务部门已组织技术人员全面开展入户摸底、宣传动员和主配水管的勘测放线工作。

六是农村道路建设。牡丹镇在没有项目支撑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谋发展,自筹资金整修太(京)牡(丹)路10余公里。
七是“双联”行动与农业农村工作衔接情况。各乡镇坚持把“双联”行动与当前的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市级领导联系点中梁乡金李村,由联系领导为该村牵线搭桥,引进安徽亳州市药材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的形式,由药材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并负责收购中药材,在新建果园内套种白芍、冬花等中药材1000亩,有效促进了产业发展,实现了“双联”行动与农业农村工作的高效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