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外宣办 辛志锋 袁立斌)8月25日,省公路局检查组对秦州区农村公路工作进行了半年检查,秦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成少平及秦州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胡亚军、党总支书记王九成陪同检查。
检查组一行先后深入太京镇席范村通村水泥路、藉口镇前坡村通村水泥路、中梁乡麦王山通村水泥路及天松通乡油路建设、养护、安保工程现场和中梁乡建养办进行了现场检查,对该区2011年农村公路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对区财政自筹资金建设村村通水泥路的做法和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新机制表示了高度赞扬。

2011年以来,秦州区农村公路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率先跨越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要求,紧紧围绕下达的农村公路建设各项工作任务,以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为目标,积极探索养护及路政管理工作运行新机制,认真开展了通乡油路工程后续、通畅工程建设、养护维修及安保工程等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区农村公路各项工作呈快速健康发展态势。

(2011年建成的孙家坪产业区盘山公路)
上半年来,该区以项目争取工作为抓手,通过和省发改委积极衔接,努力争取到长17公里的天大通乡油路及长5.5公里的楯铁路等2条通乡油路工程,预计年内省上计划可下达。上李通乡油路、汪苏通乡油路、天松通乡油路建设工程全面完工,其中天松通乡油路已通过交工验收。省、市下达9条32.9公里,总投资987万元的通畅工程完成水泥路面硬化24.7公里,完成投资834万元,工程进度84.5%。继续加大区列通村水泥路建设力度,按照大思路、大决策、大发展的总体部署,立足于建设民生工程,在去年区财政筹资3000万元完成102.8公里村村通水泥样板路的基础上,今年又自筹资金近1亿元,启动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300公里,目前完成水泥路面210公里,完成投资7005万元,工程进度77.8%。所有工程将于10月底全面完工。天松通乡油路安保工程全面完工,完成投资101万元。皂华通乡油路及甘十战备油路养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投资15万元建起了农村公路标准化检测试验室,购置压力机、钻芯取样机、沥青抽提仪、振摆仪等试验设备24台(套),选派3名工作人员到市交通质监站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熟练掌握了农村公路检测试验技术,定期不定期地对村村通水泥路进行钻芯抽样检测,对不合格工程强行予以铲除,有效保证了工程质量。

(2011年完工的太京镇席范村村通水泥路)
该区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做为工程项目建设永恒的主题,建立了“政府督查、部门指导、社会监督、行业监理、企业自检”五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设计、招标投标、市场准入,施工管理、原材料进场、督查巡视和检查验收等基本建设程序。实行“六统一”、“六把关”质量管理措施,“六统一”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标程序、统一筑材标准、统一施工工艺、统一质量监管、统一检查验收;“六把关”即:严把基层处理关、垫层进料关、整平压实关、规格料级配关、路面强度关和分项工程交验关。在通村水泥路工程施工程序中,严把工程路基、砂砾垫层、水泥稳定层及路面施工四道工序关口,一道工序结束乡镇人民政府上报验收报告,经交通运输局技术人员现场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展下道工序施工,质量管理实现了“阳光作业”,工程建设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为了解决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该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拓宽筹资渠道,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一是区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对所有开工建设的通乡油路工程及通畅工程地方配套资金不折不扣地全额落实到位,有效解决了资金不到位而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尤其是去年和今年,仅村村通水泥路建设工程区上投资就达1.2亿元;二是通过“一事一议”解决建设资金。通过近几年农村公路建设效益,“若要富、先修路”已在群众中达成了共识,农民群众思想上已从原来的“要我修路”变为“我要修路”,形成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社会支持交通、大搞公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三是发动社会各界捐助筹集建设资金。乡镇和村组不断加强沟通联系,动用一切关系和门路,积极主动向原藉在本乡镇、本村的区内外领导请示汇报,发挥他们门路宽、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帮助解决资金不足的实际困难。同时,积极发动本地的致富能人、企业经理捐助修路,为家乡经济发展做贡献,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通村水泥路日常养护)
积极探索养护体制改革新的运行机制。一是制定出台了《天水市秦州区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工作实施细则》、《秦州区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交通运输局局长任副组长、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作为与各乡镇签订的《交通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的一项重要内容,分季度进行考核打分,年终进行总结评比,保证了制度、机构及责任三落实;二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区596个行政村每村各配备了一名村级养护路政协管员,具体负责本村农村公路养护及路政协管工作,人员工资每人每年4000元,由区财政配套2000元,乡镇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配套1000元及村级办公经费配套1000元三个方面解决,目前所有村级养护员已全部上岗开展工作。在抓好村道养护的基础上,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由人社局牵头,交通运输局配合,即将成立由80名养护道工组成的县乡道专业队伍,具体负责区内县乡道全天候养护生产,工资每人每月970元,由人社局公益性岗位工资每人每月670元及区财政每人每月配套300元两个方面解决;三是在各乡镇设立了农村公路建养办公室,建立了阵地,成立了领导机构,由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确定一名副乡(镇)长任办公室主任,配备2—3名交通公路建设养护专干,专门从事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以村级养护路政协管员为主体,划分了养护路段,实行了目标考核,靠实了工作责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落实了养护经费,区上将区乡两级人员经费和管养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除全区54万元农村道路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建养之中外,区财政还每年列支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需区财政解决的县乡道养护道工及村级养护路政协管员工资已全额拨付到位,并通过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将公路管理站干部职工工资及经费全部纳入财政拨款,确保了人员、资金、机构“三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人员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以政府投入为主体责任明确、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初步建立。上半年农村公路养护共完成备料300多方,实施天松公路20km+390公路边沟的清理,埋设涵管20根,涵管涵洞抹灰20多处,组织了县乡道路小修保养工程,对路面龟裂、严重网裂、桥头跳车等病害进行了维修处治。7月10日,由于受暴雨影响,秦州区上尧至李子园通乡油路K0+900—K1+060处左侧发生山体大体积滑坡,致使交通中断,灾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区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抢险,交通运输局及时抽调3台装载机及6辆自卸车全力开展坍塌石方清理抢通工作,阻断道路于当晚7时基本恢复通行。7月24日及28日,由于受持续降雨影响,该段又出现大面积滑坡,为使山体滑塌得到彻底处治,确保行车安全和公路畅通,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区交通运输局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对该段进行初步勘查,勘查工作结束后,及时组织施工队伍进场全面开展山体滑坡处治,截止目前,该段山体滑坡处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机械清理塌方6000m3,山坡清危岩石2600m3,砌筑浆砌片石挡土墙支撑体528 m3,完成投资121万余元。
该区进一步加大路政管理工作力度,探索出了一条建养并重、管养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农村公路管理之路。一是实行了目标责任考核,把路政管理任务目标分配到了相关部门和乡镇,做到了路政管理责任清、责任明;二是大力进行宣传,举办路政业务培训班2期,出动宣传车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大造舆论声势,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群众爱路、护路、管路的自律意识。针对沿线政府职能部门的宣传,主动送“法”上门,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为路政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不断壮大路政执法队伍,成立了路政临时监察大队,路政管理人员由原来的3名充实到10名,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筹集专项资金25万元,购置依维柯执法车辆1辆、便携式称重仪1台、车轮锁3部、执法取证仪1部,路政专业服装7套,配备了专用电脑及打印机,路政管理工作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四是定期组织路政执法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新出台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及新修订的《甘肃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提高依法办事及执法执纪水平,经常性地教育执法人员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保证了执法队伍风清气正。根据路政管理工作实际,对路政人员分管线路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实行了“定人、定线、定责”工作方案,实行工效挂钩,按月检查考核,分季兑现奖惩,做到了责任落实,管理分明;五是积极与国土、城建等部门进行业务联系,争取到对路政管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有效扩大和延伸了公路的监控管理范围;六是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了村镇过境段乱堆乱放专项整治活动,清理公路三堆4000M3;坚持经常性的上路巡查,对3条县道、10条乡道上的非公路标志、标牌、摊点进行了清理规范,查处广告杂牌60余块;在刘什、皂华公路上设立限载通行公告牌8块,在藉罗公路设置了交通限制墩;加大超限超载治理,对非法实施车辆超限超载的运输经营者、营运驾驶员及为其提供便利的运输站(场),依法给予了严厉处罚。

(西片区村级养护路政协管员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