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秦州区受灾的主要特点

受5·12四川汶川Ms8.0级特大地震影响,秦州区受灾面大,涉及范围广,给城乡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较大损失。综合分析这次地震造成的灾情,主要有八方面的特点:
一是距离震中相对较近。秦州区距震中汶川县直线距离仅398公里,又紧邻我省受灾严重的陇南地区,震级较大,震感强烈,是造成秦州区灾情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

二是地形地貌复杂。秦州区山地面积较大,梁峁沟壑众多,大多村庄处于山坡梁峁地带,土质结构差,粘度小。从受灾情况看,山越高,灾情越重,半山坡和山顶上农民的房子大部分受损。
三是贫困村、贫困户受灾严重。秦州区农村受灾多为贫困村,贫困村受灾多为贫困户。这次受灾贫困户的房屋大多为土坯房,修筑年代早,房屋时间长,抗震性能差,全区16乡镇有11个乡镇的197个贫困村全部受灾,城区平房受损户均为房屋多年未曾维修的困难户。

四是学校受灾严重。秦州区是2000年在陇东南率先实现“普九”达标的县区之一,由于当时资金有限,“普九”标准较低,校舍维修、翻修多,加之教室本身跨度较大,抗震性能差,造成这次地震学校受灾较为严重。
五是地质灾害较多。秦州区范围内,地质灾害相对较多,有王家半坡、白家堡子、红山粉煤厂、豹子沟、牡丹镇任家堡子、太京镇马家尧等多处地质灾害重点监测区域。这次地震,一方面造成重点监测区域的险情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中梁乡马兰村、汪川镇庄子村等多处新的地质灾害。地震造成不少地方出现山体滑坡、裂缝和松动,导致不少村庄需要搬迁。一旦进入雨季,现在松动和开裂的山体,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滑坡和泥石流,防止次生地质灾害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是主震后余震不断,一些已经出现的灾情随时可能加剧。出现裂缝的居民房屋,随时可能倒塌;受损的水利工程、交通道路、电力设备、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随时面临灾情加剧,不能正常使用的可能。
七是灾后重建的任务的十分繁重。这次地震造成大面积民房和各种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受损严重,灾后重建的工作量相当大。加之主震后,城乡群众到处搭建临时防震帐篷,对道路、路灯、公厕、绿化等基础设施的人为破坏十分严重,进一步加大了灾后重建工作量。
八是地震造成的安全隐患较多。地震除造成不少民房出现倾斜、裂缝,成为危房外,还造成城乡大面积学校校舍和部分企事业单位办公楼、厂房出现不同程度坍塌和裂缝,一些企业的高大建筑物出现断裂、错位、倾斜,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排除安全隐患的任务相当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