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清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市工作部署,按照以阵地建设夯实文化建设提升法治水平鲜明要求,充分依托各类中心广场、文化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机构,精心建好用好服务群众、主题鲜明、覆盖城乡的法治文化阵地,形成四个注重铸法魂、春风化雨润人心生动局面。2023年4月,清水县“创新打造法治文化建设精品工程”被省委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有力推动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和全面依法治县各项工作。
注重集群覆盖,夯实实体阵地。至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各级各类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和主题公园32个。在县城建成充国广场《宪法》主题广场、轩辕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在白沙镇赵沟村建成《民法典》主题广场。全县18乡镇建成重点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乡村振兴、扫黑除恶、村规民约、学法“三字经”、法律“八进歌”等法治元素的综合性示范性法治文化广场30个。并创新将智慧普法元素融入传统法治文化广场,增设《宪法》《民法典》《法律援助法》《人民调解法》等书籍造型二维码“智慧普法”标识牌。同时,结合乡村建设和基层单位法治文化形象塑造,打造出一批群众喜爱的法治宣传“微景观”。一座座遍布城乡,集群覆盖的法治文化实体阵地,不仅成为了一道道闪亮风景,而且成为了全县法治文化建设的有力引擎。

注重特色植入,建设精品工程。清水是源远流长的轩辕故里、秦祖封邑、充国家乡,是山清水秀、花团锦簇的康养福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建设法治文化精品阵地提供了良好条件。在轩辕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等一大批城乡实体阵地建设中,坚持把精品阵地建设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轩辕文化的“道生法”“明曲直”道法思想,秦文化的“明法度定律令”“一断于法”理念,西汉屯田名将赵充国“严明法纪、忠国利民”的崇高品德,以及《仪制令》古碑中的交通法治文化有机结合,与靓丽耀眼的生态文明底色融为一体,千方百计赋予各类阵地以鲜明地方文化底蕴,让它们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群众视野,融入群众生活,撞击群众灵魂,释放良好宣传教育功能。一处处“法治景观+文化自然景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精品工程拔地而起,既有极强亲和力、生命力,也有深远渗透力和影响力,成为吸引广大城乡群众在休闲观光中,在潜移默化中,沐浴法治阳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治信仰的人文风景线。

注重三治融合,推动作用发挥。在各类阵地建设中,既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民法典》等主题内容通俗易懂地呈现出来,又把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清水县道德模范”“清水县十佳平安卫士”“清水好人”和村规民约等内容相得益彰地融入其中。组织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七五普法先进个人、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驻村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开展专题法律宣讲和文艺演出,组织“流动法庭”现场开庭,引导群众贴近生产生活接受核心价值观洗礼,深刻认同良法善德蕴含的崇高价值,让崇德守法成为自觉行动,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时代风尚,有效推进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注重举旗铸魂,打造精神高地。始终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充分结合各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推动宪法宣传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结合,持续增进全县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全县各级各类法治文化阵地,成为“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法治文化建设崭新名片,引导全县人民高举党的旗帜,铸就法治之魂,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