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决策部署,坚持把生态搬迁工作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细、抓出成效。2022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完成搬迁380户1646人,2024年正在实施搬迁81户310人。
提高站位压责任。清水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全县重点工作,成立县生态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包抓村组、村组干部具体包抓到户的工作机制,按照省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要求,配优配强工作力量,紧盯入住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抓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搬迁任务保质保量、按时按点完成。
科学规划促搬迁。对集中安置点,按照“四避开”(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四靠近”(靠近县城、集镇、园区和中心村)、“四达到”(达到产业能发展、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好、公共服务优)、“四结合”(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和生态保护)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征求搬迁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做好规划选址,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细化举措抓进度。着眼政策红利,积极提升政策性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力度,加大住房及装修贷款的支持额度,拓宽资金整合渠道,配套出台“10+5+N”(10即无偿享受1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5即享受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N包括交房即交证、减免规费、教育保障、基础设施配套、就业扶持和产业扶持等)搬迁优惠政策,统筹整合落实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政策和项目资金2700余万元,进一步减轻了搬迁群众经济压力,确保了搬迁工作顺利实施。
配套产业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就地就近配套产业,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黑木耳、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和艾灸康养等产业,确保搬迁群众能稳定就业增收。同时水务、农业农村、发改、财政、教育、文旅等部门协调推进安置点水、电、讯、暖、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全力保障入托入学、确权登记、户籍医保社保转移等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群众负担,真正把搬迁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良心工程、民心工程。
(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