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开会议事找不到人,举办活动鲜有人参加……针对一些群众参与社会服务和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高,今年以来,清水县金集镇积极探索“积分超市”社会治理模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小积分”蕴含“大能量”。在金集镇各行政村积分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依次摆放,20个积分就能兑换1瓶陈醋,30个积分可以兑换1瓶洗衣液……“你瞧,这就是我用积分兑换的面粉和花生油。”曹沟村村民董顺生说。通过积极探索“积分超市”社会治理模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量化基层治理各项事务,对群众日常行为进行评价并形成积分,给予相应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目前已在十二个行政村运行。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房前屋后地面整洁、无卫生死角,加5分;积极组织居民协商解决公共问题、开展文明睦邻活动,加5分;在公共场所堆放闲置物品、晾晒作物,扣5分……在各村公告栏上,信用积分评价指标一目了然。“我们将治理事项细化分解成积分内容和分值,将“积分制”与‘红黑榜’相挂钩,按照积分情况每季度评选出相对优秀的人和户,进行奖励。”城科村书记景建安说。
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激活基层治理“神经元”。建立健全“村级党组织-党员中心户”两级组织架构,通过“组织发动、党员带动、积分促动”,将服务融入到村组、庭院,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金集镇党委副书记卢鹏说:“推广‘积分超市’社会治理模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是我们进行‘善治’的探索,解决了基层治理过程中精细化程度低、居民参与度低等问题,促进各类社会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房前屋后整起来,美丽庭院建起来,良好习惯养起来……在信用积分的激发下,过去“袖手看”的旁观者,成了“动手干”的主动者。(清水融媒信息员 刘琳)
(新闻来源:清水县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