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投票正式启动,清水县王河乡王河村乡村医生王淑秀成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投票网址:http://archive.wenming.cn/jingtai/sbhr_news/sbhr_cssx.htm(注:投票页面第八行王淑秀)
肢残女恪守医德诚信行医
- -记乡间天使王淑秀

王淑秀,女,汉族,出生于1977年2月28日,2001年毕业于清水卫校,系清水县王河乡王河村乡村医生。2002年初和王河村农民王国权自由恋爱并结婚。
结婚后,她家的日子过得比较艰难,由于公公婆婆都患病多年,为给老人治病,家里欠了一大笔的债务,为了还清债务,丈夫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全凭她一人操持。为了帮丈夫承担起家庭重任,同时为了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帮助更多的人,2002年9月,她开办了一家小诊所,虽说是诊所,但租来的房子还不足10平方米,药品只能摆放在一条木板上。起初,村里人就像看热闹一样,经常在她的诊所门口问她:“今天有没有人看病啊?”。语气中带着些许嘲讽,因为在当地,妇女开诊所还是头一家。
在封建礼仪还很“时尚”的农村,既没有社会地位,又没有世家行医资本的王淑秀要开诊所几乎是难于登天,更何况她还是个刚过门的肢残女性。诊所开办初期,想象与实际的悬殊让她一度想放弃,成年患者对于她不屑问诊,青年患者羞于问诊,儿童不敢问诊,所剩者自然是治病多年,四处就医无效的疑难杂病患者,这对于她恰是最头痛的顽症,她尽力把自己所掌握的有限的书本知识与临床相结合,用心诊断,精心护理,偶尔也使个别患者病情好转,渐渐地有抱着试一试态度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她的努力,治愈率也逐渐上升。

当今社会,常有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患者求医心切的心理,打着行医的幌子,坑蒙拐骗,贩卖假药,诈骗钱财,危害百姓。王淑秀对此十分痛恨。她常说:“医生要讲医德,行医就是行善”,“医者父母心”。因此,在她开办诊所之后的几年里,她从不为钱动心,为钱丧德。以前,村民大多数家庭经济拮据,如遇上天灾人祸和病痛,更是难上加难,王淑秀熟知村里人的状况,心系着村民的安危冷暖,她奉行的宗旨是治病救人、扶贫济困。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她就自己赊垫,遇上特别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免费治疗。历年来免收特困户患者药费万余元。王淑秀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靠辛勤劳动创造微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可她为患者排忧解难从不计较得失,心怀大度,普献爱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自身健康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就诊的病人中,有一些群众对自己的病情估计过重,还有的盲目追求“好药、新药”经常提出过高的药物需求,遇到这种情况,王淑秀在充分评估病情后总是耐心向患者解释……。既避免了不合理滥用药物,同时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她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耐心说服患者。一位胃溃疡的病人,自己购药治疗一周后症状不缓解来诊,王淑秀经过仔细询问,发现患者服药时间、方法错误,就建议患者不要再开药,而是调整自己的服药方案。多年来,王淑秀在工作中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询问患者家中有些什么药,可以用的就不再新开,尽量减少药物费用。不过有时患者却不理解这番苦心。曾经有一位感冒患者,王淑秀医生建议他不用输液,但病人坚持自己的态度,出于尊重患者意愿,最后输了液,不料患者一算帐,发现药物“才十多块钱”,居然认为王淑秀没有给他好好治病,经过耐心解释才消除了误会。遇到这样的事情,王淑秀也从未怀疑自己的选择和坚持。
正是王淑秀在工作中恪守医德,诚实守信,长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才能获得群众的赞誉。经过多年的努力,她的诊所在周边地区都小有名气,一是源于她日益精湛的医疗技术,还得益于她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