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秦安县紧紧围绕实施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新要求,对贫困村干部和扶贫干部开展全方位培训提能,引导广大干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升推进精准扶贫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振敢于担当尽责、勇于攻坚破难的精神,适应全面决战贫困、同步建成小康的紧迫需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注重统筹谋划,增强教育培训指导性。县委组织部及时制定印发了《2015-2017年秦安县开展精准扶贫专项教育培训规划》和《关于举办全县精准扶贫乡镇干部专项教育培训方案》,对培训班次、责任单位、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增强了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性、指导性。目前,“巡回党校”林果人才精准扶贫技术培训开展培训33期,培训4258人次;精准扶贫乡镇干部专项教育培训举办培训班17期68讲,培训乡镇干部1862人次;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及第一书记培训700多人;远程教育“视频课堂”开展培训28期,培训党员干部20多万人次。举办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全县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培训班4期,培训1.9万多人次。

注重分类施教,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紧密联系本地实践和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发培训课程,设置专门教学模块,增设专门教学专题,安排专门教学单元,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以县委党校教师和农口部门有关专家为主体,以县双联、组织、扶贫、财政、相关金融机构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市政府金融办负责人和学院教授为兼职教师,围绕各自行业、专业特长进行专题辅导培训。在各类培训班上,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王三运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上“1+17”精准扶贫方案,以及市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要精神作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根据不同培训班次、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实际,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精准确定培训重点,加大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农业、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激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班子执政水平和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

注重方式创新,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把组织调训、巡回讲授、集中学习、重点培训、示范引导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需求,突出学员主体地位,大力推行一线领导干部和“操盘手”授课,利用对口帮扶、东西扶贫协作等培训资源,组织贫困村干部赴外地开阔视野、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县“巡回党校”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培训181期,培训24300多人次;乡镇和县直单位通过“党员活动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信息化平台”、远程教育“视频课堂”等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新平台,综合运用理论讲解、案例教学、分组讨论、大会交流、现场观摩和观看专题片等多种方式,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强培训吸引力,注重培训实效性,推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常化、规范化、实效化。强化精准靶向培训,贫困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政策水平、专业技能、执行能力和担当精神明显提升,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和推动贫困村发展的本领显著增强。

注重基础保障,增强教育培训长效性。依托县“巡回党校”、423个村级阵地、县林果人才培训中心,以秦安党建网、秦安县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信息化平台为延伸,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全覆盖的教育培训网络。建立了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典型、领军人才、林果人才、农口部门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员等组成的170多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了师资保障。同时,聚焦“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抓住“1+17”这个重点,加大本土化扶贫开发干部培训教材开发力度,组织编写务实管用、可读性强的典型案例教材和实务技能教材,引导各级干部系统把握内涵要义、思路举措、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扶贫政策真正被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明确培训实施责任,分解职责任务,整合培训资源,发挥部门优势,使培训不仅是学习提能的平台,也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抓手。(秦安县委组织部 杨晓玲 何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