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着漫山遍野绿葱葱的中药材,土地流转大户刘应子黝黑的脸上满是笑容。
“这1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板兰根,管理好了,一年一亩地能收入5000多元!”说起药材种植,中山村党支部副书记、秦安县启源药材农业合作社社长刘应子便打开了话匣子,“我们合作社成员不算多,但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可不少,除了板蓝根,还有防风、黄芩、柴胡等中药材,这些都是市场热销货。”

据了解,秦安县启源药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于今年9月成立,现有理事长1名,成员50名。合作社依托中山村刘箕自然组发展中药材种植,在海拔1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初步形成了以土地流转为特色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目前已发展种植防风164亩、黄芩140亩、板蓝根130亩、柴胡80亩。这不仅打破了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开启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一条捷径,同时也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全乡中药材产业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近几年来,中山村每年都有很多人在外创业,老人妇女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上学,捎带着种一两亩地,大量土地闲置,作为一个农民,这让我看了很是可惜。两年前,在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我找到了既能把人留住,把土地用活,又能让当地群众富起来的出路,那就是种植中药材”,刘应子感慨地说。

他反复的调查市场行情,并亲自在陇西中药材市场请来专家测土,按照海拔确定了四种中药材,抓住土地流转的好政策,率先在中山乡流转土地514亩。500多亩,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听到消息的村民纷纷为他捏了把汗。谁都不相信,在那块十年九旱的土地上种地,会刨出什么好东西。可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今年,刘应子种的中药材,一年下来,只是4万斤防风预计实现净收入7万多元。

在秦安县启源药材农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流转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60余亩中药材防风现已丰收,看着成堆成片刨出的防风,在冬阳的照耀下如根根金条,成色很好。务工农民正在忙着运送这喜人成果。“在这样的地里种庄稼,收入少成本高,不划算,如今把这荒坡地承包出去,每年收300元租金不说,还可以抽空在这里打工,我们也有自己的‘小金库’了”该村村民郑玉祥老人告诉笔者。
近年来,秦安县创新土地流转形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土地流转机制。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形式,培育了一批现代农业生产企业,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截至目前,秦安县共完成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5.8万亩,有8个乡镇、5630户农户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