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4年,他们如愿“同肾同生
秦安下岗女工患尿毒症,同为下岗工的丈夫坚强面对并成功捐肾救妻

胡茂祥守候在妻子的病床前。本报记者 鲁明 摄

妻子突然罹患尿毒症,击碎了胡茂祥一家原本幸福的生活。四年的透析治疗,超过40万元的高额费用,曾让这个中年汉子愁肠百转。但是,四年来,胡茂祥对妻子不离不弃,他卖掉了房子,借遍了所有的亲友,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努力。为了拯救妻子,胡茂祥更是决定为妻子捐肾。本报曾以《愿与爱妻“同肾同生” 巨额手术费难倒好丈夫》为题予以报道,如今,虽然肾移植手术成功了,而对这个经济能力已超过极限的家庭而言,后续的治疗费用,仍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劫难”袭来 幸福家庭陷入绝境
5月16日,作为妻子肾移植手术的“供体”,恢复良好的胡茂祥比妻子孙彩花提前出了院。17日中午,兰大二院泌尿外科病房里,躺在床上的孙彩花戴着口罩,看上去精神好了很多,而丈夫胡茂祥则安静地守在一旁。
“如果不是这个病,我们现在的生活肯定过得很好。”家住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映南社区的孙彩花说,他们夫妇俩都在映南社区长大。1989年,24岁的她嫁给了外出到武山毛纺厂工作的胡茂祥,不久后,她也调往该厂。虽然当时胡的工资只有200元左右,但在那个年代,他们夫妇俩一时成了当地很多人羡慕的对象。1993年3月,夫妇俩双双买断下岗。胡茂祥说,虽然下岗后的生计令人发愁,但回到兴国镇后,他和妻子摆起了批发毛毯的摊位,一家人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正轨。
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家里的收入也比较稳定。胡茂祥夫妇没有料到,一场“劫难”悄然来袭:从2007年8月开始,妻子孙彩花突然开始不停地呕吐,并全身浮肿。起初,由于没有疼痛感,孙彩花便选择在家休养,然而,胡茂祥没想到的是,2008年3月11日,他们来到兰大二院检查,经过确诊,妻子的病症为尿毒症。“医生说病情很严重,让我做好思想准备,我就感觉自己没有办法了。”胡茂祥回忆说,当主治医师找他谈话,告诉他妻子罹患重症后,他蹲在化验室的墙角,腿软得都站不起来。
爱心潮涌 社会各界慷慨解囊
胡茂祥说,第一次住院透析治疗,总共3个月,他和妻子辛苦积攒的3万元积蓄,就全部用完了。“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找朋友借了7万多元。”2008年,妻子透析治疗费用就超过10万元,他都是靠借钱,才勉强维持下来的。
“当时看病的钱交不上,连吃一碗饭都成问题。”2009年,几乎没有钱可以为妻子治病的胡茂祥,决定卖掉自己的房子。他告诉记者,当时,一座小二楼住宅院换了12万元,他先拿出8万元还了债,留下4万元给妻子治病。
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在妻子患病期间,他的岳父母又相继过世,办丧事花了一大笔钱。
“社区合作医疗每年给报销2万多元的费用,加上亲戚朋友捐赠的钱,勉强撑到了2009年年底。”2010年开春,胡茂祥再次陷入了无钱为妻子治病的窘境。
当年7月,胡茂祥辗转找到了本报驻天水站记者。7月12日,胡茂祥捐肾救妻的心意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及许许多多陌生的好心人士的关注。天水市慈善总会、秦安县民政局、城关镇政府、天水市总工会、兰州银行天水分行陆续向其捐款……
“多亏了爱心人士的捐款,这份情我们会记一辈子。”孙彩花夫妇先后收到4万余元的爱心捐款。
为妻治病 坚强丈夫挺过四年
“20多年了,我们夫妇感情很好。得了这样的病,只依靠透析治疗不是很好的办法,还是要做肾移植手术。”胡茂祥说,他询问过医生,要是配型成功,就可以为妻子捐肾。
但是,胡茂祥的决定,却没有得到妻子孙彩花的支持。“你是个健康的人,要是换了个肾给我,万一对身体有影响,这个家就彻底完了。”虽然已是两年多前的情景,孙彩花仍记忆犹新。她说,刚开始,她坚决反对丈夫的想法,但丈夫经常劝解她,渐渐地,她也从医生口中了解到,换肾一般不会对“供体”有太大的影响,她才慢慢同意丈夫捐肾。
记者同时了解到,为了给孙彩花治病,她的两个女儿先后辍学外出打工,小儿子也一直辍学在照料母亲。
“有时候,发愁到晚上睡不着,不想吃饭,只能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当着孙彩花的面接受记者的采访,听着丈夫低沉的叙述,孙彩花说,对于丈夫胡茂祥四年之间所承受的压力和付出的东西,她知道的并不多。很多事情,她是在手术成功之后,才断断续续从丈夫口中得知的。
孙彩花说,她也知道家里的情况,她和丈夫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要赡养四个老人,还要拉扯三个孩子,负担本来就不小。而为了给她治病,丈夫每次为钱发愁犯难的时候,却从未在她面前表露过一次。
四年来,作为丈夫,作为男人,胡茂祥携着一家老小坚强地支撑着。
丈夫捐肾 活体取肾省内首例
“迄今为止,治病的花费已近40万元。”胡茂祥说,为挽救妻子的生命,他捐肾的决定最终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更为可喜的是,去年年底,他们两人配型成功。
据孙彩花的主治医师杨立介绍,今年年初,胡茂祥带着妻子来到兰大二院,要求进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兰大二院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核,医院伦理委员会最终批准了他们的请求。就在此时,高额的手术费用让夫妻二人犯了难,在了解到他们的经济状况后,医院决定启用特困基金减免患者3万元住院及手术费用。
2011年4月28日,夫妻二人双双入院。兰大二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完备的术前检查及组织术前讨论,认为胡茂祥具备腹腔镜活体取肾的手术条件。5月3日上午,历时2个多小时的腹腔镜手术,丈夫的肾脏从5厘米的切口处被取出,半小时后移植至妻子的体内,两台手术均获得成功。
“在监护室的48小时里,患者孙彩花的移植肾血运良好,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杨立高兴地说。据杨立介绍,夫妻配型成功本来就比较难得,而此次手术中成功实施的腹腔镜活体取肾术,在省内尚属首例,也标志着兰大二院肾移植科的技术水平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
“再过一两天,妻子也就可以出院了。”尽管胡茂祥一家祈盼已久的事情终于达成所愿,但是,后续的治疗费用问题,仍然是这个中年汉子最发愁的事情,“手术后虽然不再用每周两次做透析,但妻子需要终身服药,而且最初一个时期,每个月的费用就要5000多元,这个钱从哪里来,妻子能不能顺利治疗下去,我心里没底。”说着胡茂祥转过头,把目光投向了窗外,满眼迷茫。
本报记者 鲁明 赵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