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催化剂,1995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模范县的庄浪县历来重视文化建设。该县在经济文化事业中的得失与喜忧,对西北县域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黄土地上的大文章
1.梯田精神“梯田人”——199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庄浪人的骄傲》,把中国梯田第一县的知名度推向全国。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庄浪人磨砺、总结出的庄浪精神,为庄浪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庄浪又在树立“梯田人”优秀劳务品牌的同时,实施了“回归工程”,利用乡情亲情和制定优惠政策的办法,鼓励务工人员带信息、带技术、带经验返乡投资兴业,实现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
2.旅游之魂抓文化——庄浪近年相继建成一批梯田主题文化旅游项目,同时挖掘整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庄浪人深刻认识到: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旅游的核心价值。
3.文化产品走市场——积极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文艺精品,全方位多渠道展示庄浪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从不同角度反映庄浪文化历史底蕴。同时围绕发展旅游产业,庄浪着手研究开发一批有创新、有特点、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二、四大瓶颈不容忽视
庄浪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但要取得更大增长,必须突破以下瓶颈:一要突破地域、交通等限制。二要突破总量规模偏小的现状,提高文化产业及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三要突破文化人才短缺的窘况,引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四要突破文艺精品创作比较沉寂的局面。
三、任重而道远
县域经济文化发展要少走弯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二需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政绩观,三要把文化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四需深化改革,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创建立于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脱颖而出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