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麦积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实地调研,制定完善了推进农业产业、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鼓励扶持企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加快东柯河工业园建设进度,积极推进企业出城入园步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转型升级发展,对2户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冶炼企业和85户小石灰、小砖瓦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取缔。以适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主线,推动房地产去库存,目前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8.8万平方米。多措并举降成本,积极贯彻实施减税降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政策措施,制定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实施方案》。精准加力补短板,健全补短板工作机制,加大生态环保、水利、交通、教育等薄弱环节投资力度。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制定了《关于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实施方案》,初步拟定帮扶项目15个、意向性投入帮扶资金1336万元。目前已实施5个,帮扶资金880万元。

——“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2014年以来,先后对全区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行10次动态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由2013年初的184项精简到119项,精简幅度达35.3%。积极开展中介服务组织清理规范工作,建立了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完成取消或停征41项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积极落实“多证合一”工作,全面实施“阳光办证”,积极推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工作,全区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金分别比改革实施前增长44.1%、417.5%,颁发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营业执照2265户。深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健全。全面推行项目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全区投资项目申报审批实现了网上受理、并联推送、限时办结、协调监管和信息共享,目前在线审批办理项目31个。深入开展电子编制管理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组建成立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全面加快公务用车信息管理调度平台建设及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标识化工作,探索组建区级社会化车辆租赁平台,规范开展车辆租赁工作。

——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不断创新国企改革模式,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目前全区共有区属国有企业18家,其中14家正常开展经营业务,剩余4家未开展经营业务。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成立了麦积区城乡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定了《公司章程》和《公司筹建方案》。编制完成了我区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并对区属企业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国有资产全部进入信息系统,全面实行信息化、统一化监管。
——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持续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在编制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基础上,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纳入政府预算编制体系。制定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银行支付清算暂行办法》等系列措施办法,建立了覆盖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和结算银行的财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管理运作系统。制定了《麦积区乡镇财政所内部控制办法(试行)》,对花牛、甘泉等4个镇区级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督查检查。持续深化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税改革和地方税体系改革工作,在现有资源基础上联合共建办税服务厅,实现联合办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培育地方金融体系,成立了天水麦积融兴村镇银行,积极引进浙商银行入住我区,预计9月底开业运营,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银行向商业银行改制;依法合规举债融资,积极争取金融扶贫信贷资金,加大对脱贫攻坚和相关基础设施支持,申请农村人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贷款33.51亿元,已获银行授信31.88亿元,已到账8.73亿元;启动实施了国开行综合授信15亿元的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工程,有力推动了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致富步伐。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改革扎实落地。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拟定了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完善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十三五”以来共办理落户转移迁入业务17501人/次。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暨土地流转促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已完成379个村的农户原二轮承包档案资料清理工作,完成369村9.94万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调查,实测二轮承包面积72.23万亩,占全区国土二调耕地面积的80.36%。不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全区累计流转耕地16万亩,流转率达22.2%。已建成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三阳川万亩鲜食葡萄出口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综合示范点,在170个贫困村建立43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合作社在贫困村全覆盖的目标。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推动农业保险普及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种植大户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发展林业产业,目前全区完成抵押林权贷款600万元,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26亿元。制定了《麦积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目前已整合各类资金2.2亿元,集中用于精准扶贫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危险废弃物、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收集及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后续运行管理,保障了项目的正常运行。积极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强化渭河沿线企业的日常监督,对废水排放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狠抓大气污染防治,不断强化监管防控措施,确保全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快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制定及区域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目前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征求省环科院意见,红线划定正在有序开展。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方案,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持以小陇山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积极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南部基地”建设,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二期、南北两山、麦甘公路向面坡绿化等造林工程,全区水源涵养、防洪保安、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能力不断提高,截止目前先后建成10条防护林带,总长89.9公里,面积2.55万亩。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完善国有林区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排污许可制全面落实。积极推进城乡水务服务一体化,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取用水总量实行动态管理,切实保障区域发展用水。探索建立水资源督察考评制度,实行水资源、水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加快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管护主体责任,积极落实管护经费,建立了由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的管理经费投入机制,确保了小型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