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今年以来,麦积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商贸兴埠、旅游拉动、城市带动”五大战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提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后,该区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都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许多工作特色鲜明,亮点频频。

8月9日至11日上午,该区四大组织领导带领各乡镇、道北街道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顶着炎炎烈日和难耐高温,对全区17乡镇灾后恢复重建、新农村建设、农业重点项目、交通道路、小城镇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亮点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检查。这是自2003年以来该区第六年以现场观摩与集中开会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全区工作会议。通过现场观摩,听取乡镇、部门工作汇报,区上领导现场点评,与会的各乡镇各部门负责同志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今天推出:麦积区上半年乡镇特色亮点工作展示之七:渭南镇篇。
1.渭南镇张(石)刘(沟)道路建设:渭南镇南山片区刘沟、黄坪、张石、张新4村共有893户4191人,总耕地面积7841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7210亩,果树631亩。该片区是渭南镇的粮食主产区,并且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业也逐步形成规模。长期以来,通往该区域的唯一主干道路面窄小,路况极差,给农业生产和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严重制约该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状况,渭南镇于今年3月27日启动了道路拓建工程。该路全长4.1公里,按山岭重丘四级路面标准设计,预算投资40.8万元。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筹资5万多元,组织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870多个,投入铲车、推土机各1台,小四轮4辆,共计开挖土方1.9万多立方,填方4800多立方,将原路面拓宽到8至10米,并埋设涵管9处,路面铺沙10500方。通过4个多月的建设,目前该路已全面完工投入使用。


2.渭南镇渭惠渠改扩建工程:渭惠渠位于渭南镇境内,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设计灌溉能力3.2万亩。由于原建设标准低、投入不足、渠道淤积严重,渗漏损失大,严重影响工程运行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为此,2004年,区水利部门委托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渭惠渠干渠改扩建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初步设计报告作了审查批复,同意实施渭惠渠干渠改建工程,核定工程总投资877万元,其中国家以工代赈资金补助790万元,市、区自筹87万元。工程自2006年启动实施以来,完成改扩建渠道8.47公里,其中今年3月份以来完成渠道衬砌7.8公里;新建渠首枢纽工程波导墙18米、输水箱涵60米、护渠堤防138米、砼板涵2座、渠首管理所1座;新建节制闸5座、冲沙闸1座,改建退水闸房1座,更新启闭机3台,更换钢闸板3个;新建取水口62座,维修改造4座;紧急抢修河堤3段1040米;新建农机桥11座,维修人力桥7座;维修、改造、清淤渠道10.7公里。完成主要工程量累计5.42万立方。目前该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行,灌溉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3.渭南镇张元村灾后重建:张元村共有338户1642人。“5·12”地震造成该村6户31间房屋倒塌,150户780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特别是新庄和杨家崖两个自然村118户村民居住地段存在滑坡危险,需对118户村民实施整体搬迁。搬迁重建新址选在村前川区地段,总占地48亩,分东西两片,共规划新农宅118户,其中东边63户、西边55户,建设用地在农户自有土地之间调整。按建筑面积86平方米的标准进行设计,同时,硬化新村巷道,修砌水渠,安装路灯等配套设施。目前,已筹集建设资金22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62%,完成了场地“三通一平”,30户正在实施主体工程,12户地基工程已完工,其余76户正在开挖地基、实施基础工程,整个工程力争10月底完工交付使用。

4.山东威龙集团三阳川六万亩鲜食葡萄出口基地: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计划利用5年时间,建成6万亩优质鲜食葡萄出口基地和6万吨气调库及配套项目加工厂,基地涉及渭南、中滩、石佛3乡镇23个行政村。今年计划完成土地流转2万亩,其中渭南1万亩,中滩、石佛1万亩。一期工程于去年11月在渭南镇启动实施,已完成土地流转5510亩,春季栽植苗木5100亩。其余4490亩土地流转现已全面启动。中滩、石佛两乡镇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6500亩。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当地劳动力6000多人,将有力促进三新阳地区“两个最大”目标的顺利实现。 (麦积区委外宣办:吴全辉 董斌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