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陇原东大门 铸就麦积新辉煌
中共麦积区委书记 付振伟 麦积区区长 蒋晓强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抓住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克服诸多困难,实现了发展继续提速、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27亿元,增长13.34%,增幅在2003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了2个百分点;大口径财政收入1.79亿元,增长8.35%;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增长145.6%。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
——工业发展焕发新活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523万元,增长30.94%,是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农村经济再创新佳绩。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狠抓关键措施落实,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实现农业总产值5.62亿元,增长14%;粮食总产10.71万吨,增长11.21%,是近十年来产量最高的年份。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以创建“陇上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为目标,全力实施了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区列66条通村公路、省列6条以工代赈公路、省列通乡油路工程全面完成;北贾公路、渭河二号大桥、埠南路、渭滨北路东段续建工程竣工建成,铺油整修了陇昌路,建成了道南东环道。共拆除各类建筑物13.4万平方米,完成了市、区14项重大项目近千亩征地任务。
——项目工作见到新成效。申报争取各类项目197个,总投资4.76亿元,到位资金3.64亿元。
——商贸旅游业和非公经济有了新发展。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9亿元,增长13.31%。扩建完成了桥南建材综合市场,新建了陇东南第一家全景观购物公园金都商城和集百货、副食、餐饮为一体的渭滨新城,完成了原区政府招待所南楼续建工程,新建、扩建花牛综合农贸市场等农村市场14处。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科技工作得到加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文化大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成功举办了“麦积情韵”明星演唱会、“羲皇故里”赴京风情艺术展和全国甲B男子篮球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跨入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区行列。
——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38元,增长10.9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70元,净增112元。
——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广泛开展了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稳步进行,“双拥”共建取得新的进步,市民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今年元月一日,我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挂牌,这标志着我区的改革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迈上了新的征程。也是新麦积展示新形象、谱写新篇章的第一年。
今年的工作思路: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项目工作为重点,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天宝高速公路、天水热电厂建设三大机遇,突出“工业强区、商贸兴埠、产业富民”三大战略,加快开发310国道、天宝高速公路“两线”和工业园区、三阳新区、风景名胜区“三块”重点区域,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我区在全省综合实力排序每年前移一位和在全市县区发展速度力争第一两大目标。全区生产总值34.55亿元,增长1O.5%。其中第一产业3.4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15.81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15.34亿元,增长11.3%。大口径财政收入1.95亿元,增长8.94%(剔除农业税减收等因素,同比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8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6亿元,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1640元,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今年着重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增强工业发展活力
始终将工业经济作为立区之本、强区之道和发展之源,坚持扶优扶强,提升传统产业,推进技术进步,构筑园区平台,积极培植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活力。
一是扶持壮大重点骨干企业。不断提升壮大长城果汁、天力特种管、天虹化工、鑫能电冶炼、天祥水泥、东方纸业、奔马啤酒、东风农机等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的企业。
二是大力发展园区工业。坚持“办大工业、建大园区、求大发展”的思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园区投资环境,增强“四大园区”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着力改造提升机械制造轻工食品、建材化工三大传统产业,积极推进阳升农机、宝荣橡塑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实施好甘泉科技园区年产5万套太阳能热水器自动控制配套专利新产品开发等项目。
四是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抓住省属企业管理权下放市上的机遇,大力支持星火、风动、锻压、医疗器械等下划企业搞好改革,加强扩散联合,增强驻区企业与区属企业的关联度,建立新型协作关系,提高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为重点,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的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努力做好退耕还林农户粮补改现补的政策兑现工作。
二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切实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升壮大果品、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药材、牧草、食用菌等新兴产业。发挥“花牛”苹果品牌优势,制订优质苹果产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适宜区域扩大产业基地,做大做强名牌产品。
四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54万亩。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和农村能源建设。巩固南北两山和景区绿化成果;完成“一池三改”沼气综合利用1500户;实施好中/荷合作推进中国西部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发展应用项目,完成投资100万元的二期建设工程。
六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实施整村推进、世行和北车集团帮扶项目为重点,认真抓好扶贫开发工作。
(三)坚持发展抓项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坚持把发展抓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全力以赴实施项目,不断开创项目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导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规划论证储备一批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具有长远影响的大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
二是全力实施项目。积极配合做好天宝高速公路、天水热电厂建设、天水飞机场改造、310国道牛北段大中修工程等一批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征地拆迁、移民搬迁及协调服务保障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四)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抓住区名变更的有利契机,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大力培育麦积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坚持以诚信为支撑、项目为基础、政策为保障,再鼓干劲,再添措施,着力开创招商引资的新局面。
二是努力构建大商场大市场格局。以金都商城、渭滨副食城的建成运营为契机,尽快建成景园大厦,积极招商开发建设五金站、购销站片区,进一步提升商埠路步行街的商气、人气。以招商引资和启动民间资本为重点,加快市场建设步伐。在城区逐步形成以“五大商城”和“五大市场”为主的发展格局。
三是加快开发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切实走出一条符合我区实际、依托资源、面向市场的旅游资源开发新路子。
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准入领域,坚持从思想上升位,政策上放宽,发展上扶持,服务上优化。
(五)不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坚持把改革和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创造一个有利于挖掘潜力、激发活力的发展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整合区直有关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完善功能,提高效能。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抓好改制企业“回头看”工作。不断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力实施卫生综合改革和农村卫生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六)坚持统筹兼顾,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
坚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继续实施人才强区和科教兴区战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认真开展好教育质量年活动,加快文化大区建设步伐,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切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编制好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七)坚持执政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执政为民,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依法及时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安全生产、环境综合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社会公共应急体系。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
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时俱进,建设学习型政府;求真务实,建设实干型政府;勤政廉政,建设廉洁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