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联户又连心 为民富民献真情
兰州市“双联”行动成效显著

兰州市帮扶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解农民之难。 本报通讯员 兰扶
沐浴着金色的秋阳,走进兰州市广阔的农村,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富民工程顺利实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兰州市广泛深入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联系帮扶活动,犹如一股股暖流,滋润着千家万户群众的心田。
结合实际帮扶政策多样化
从今年2月23日起,兰州市4万多名干部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进村入户,倾听百姓呼声、了解民意民情,共谋发展大计。一个个已经完成和在建的发展项目,默默见证着广大农村悄然发生的可喜变化。
永登县龙泉寺镇胡家湾村,盐碱地区域比较多,适合种植玫瑰。兰州市委统战部帮扶干部多次实地走访,确定了对龙泉寺镇实施“光彩事业玫瑰园”帮扶项目,为当地农民免费送去1.6万株玫瑰苗木。从今年起,市委统战部计划用3年时间,筹资30多万元,在龙泉寺镇种植玫瑰600亩,帮扶群众致富奔小康。
兰州市人社局提出职能型扶贫的思路,以提高联系帮扶对象职业技能、增强创业致富能力为重点,确定并组织实施“农民工技能品牌培训”系列工程。该局帮扶点七里河区黄峪乡“黄峪电焊工”品牌培训班开班后,50名农民参加了免费集中培训,80%以上学员获得相关资格证书,目前已有36名学员参加了兰州电机厂、兰州一中校办工厂等用工单位的面试。皋兰县不仅举办了惠民政策、法律知识、实用技术、健康服务等方面的系列讲座,还举办科技培训班58期,培训人员7700多人次,印发农业科技资料1.7万份,使智力扶贫与技术扶贫有机结合起来。
稳步推进抓好项目促发展
帮扶活动如何带动帮助广大百姓尽快致富奔小康?关键是要狠下功夫抓项目,抓好项目促发展。在逐渐的摸索中,兰州市帮扶单位、干部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
兰州市委宣传部牵头15家帮扶单位,对永登县通远乡10个村进行项目对接,达成项目52个,计划总投资3308万元。其中,2012年实施项目24个,总投资711.3万元。目前,投资290万元的通远乡幼儿园建设项目、30万元的机井建设、投资195万元的团庄村道路硬化工程等15个项目均已进入了开工建设和积极筹建当中。截至7月底,永登县16个乡镇、200个行政村累计对接帮扶项目276个,概算计划投资8500万元,已实施项目131个,投资4800多万元,实施项目涉及种植、养殖及水、电、路、教育、卫生、文化、村级阵地建设等。红古区针对村社困难原因,联扶单位结合实际,开展设施农业式帮扶,组建产业基地式帮扶,推广农业科技式帮扶,农村环境整治式帮扶,活跃群众文化式帮扶,提供法律服务式帮扶,加强基层党建式帮扶,解决民生问题式帮扶,促进就业式帮扶,提升基础设施式帮扶等10类帮扶措施,已确定帮扶项目38个。七里河区以“两个共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25111”联扶工作,即利用2012—2013年两年时间,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万元用于联扶工作,帮助解决500户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100户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难问题、100户困难家庭就医难问题,1个贫困村饮水、用电、行路等困难。安宁区各级干部充分利用政策、网络、人脉、信息等手段,积极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上半年,全区共确定致富项目16个。皋兰县确定进村项目213项,涉及全县64个行政村,总投资2.08亿元。其中,农业产业项目45项,总投资5967.8万元(种植业37项、养殖业2项、其他6项);农田水利设施项目90项,总投资为7691.87万元;社会事业22项,总投资为779.48万元;道路交通项目56项,总投资为6246.53万元。榆中县将帮扶项目与促进发展相结合,稳步推进。将58个县级重点产业项目、76个乡镇建设项目和为民兴办10件实事纳入到帮扶工作范围,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同时,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各乡镇的区域条件和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真心帮扶好事实事暖民心
城关区将联扶活动具体细化为“惠农增富”、“真情解困”、“爱心扶残”、“仁孝敬老”、“乐业安居”、“医疗保健”、“文化惠民”、“乐享服务”、“生态共建”、“固本强基”等十大帮扶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救助慰问困难群众2.4万人。建立了“人口管理和百合计生公共服务中心”,深入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活动,服务覆盖面达到15000人;完善“虚拟养老服务一卡通”服务功能,探索开发老年人定位、急救预警等服务,注册人数和享受服务人数达到8万人和2万人。针对就医、就业、养老等民生问题,城关区积极提供知识、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配套廉租房1500套;推广建设城市社区少年宫10所,建成30个“社区健康小屋”和5类特色专科专家工作室,打造了10家中医特色社区示范机构和12个“名老中医工作室”;探索建立具有城关特色的“居家”服务模式,建成虚拟养老餐厅46家,每天接受服务的老人达到1800余人。联扶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各级干部为困难家庭申请助学金、低保、医保908户,帮助就业再就业1355人次,帮助制订发展计划1210个,化解矛盾纠纷256起,办理实事3822件。
七里河区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连片规模”的思路,全面推进“百合种植基地、高原蔬菜基地、设施农业基地、果品种植基地、畜禽养殖基地、优质粮食基地”六大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支柱产业发展,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整体带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目前,六大基地建设有序推进,百合种植基地留床面积稳定在4.7万亩以上,蔬菜种植基地新增高原夏菜5000亩、冷凉型蔬菜510亩,设施农业基地日光温室面积达4500亩、塑料大棚达4200亩,果品种植基地建设有望两年内达到1万亩,畜禽养殖基地奶牛、生猪、肉羊、禽类养殖稳定在40万头(只)以上,优质粮食基地双垄沟播全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已达3万亩。
西固区将“山旱地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及栽培模式试验研究和推广”等3项农业科技项目列入全区科技支农兴农计划进行重点支持;河口乡天香红枣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现已完成100亩劣质低产枣园改造,成功注册“咸水川大红枣”商标,已成为河口地区红枣产业的领头羊。
红古区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和实际问题74个、为民兴办实事126件、落实捐款21.2万元。全区开展农民农业科技培训175场次,整合资金940万元对15条38公里村道进行了整修硬化。平安镇人饮工程的实施,将解决1.1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据初步统计,兰州市广泛开展的“万名干部下基层、领导干部五联系”活动,涉及全市25个贫困乡镇、372个贫困村、10.9万特困户、95户困难企业。按照“全覆盖、大规模、综合性、长效化”的要求,1603个部门和单位、42002名干部,与全市731个村、399个社区、45235户贫困户结对开展联系帮扶工作。全市双联行动为群众兴办实事1276件,其中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418件、公共服务的273件、产业发展的485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85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3次,举办劳务培训24场次,帮助解决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各部门和单位共筹措帮扶资金2534万元,项目进村930个、总投资17.6亿元。
兰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杨景海说:兰州市今后的联扶工作,要树立宗旨意识,始终心系群众,这是推进联扶工作向纵深开展的思想基础;联扶部门全力实施,是推进联扶工作向纵深开展的重要保障;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拓宽思路,是推进联扶工作向纵深开展的有效途径;为民兴办实事,破解发展难题,是推进联扶工作向纵深开展的现实基础;及时总结经验,典型示范引路,是推进联扶工作向纵深开展的重要抓手;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是推进联扶工作向纵深开展的内生动力。
我们欣喜地看到,为民富民的春风,正播绿着金城大地,兰州市正在转型跨越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本报记者 侯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