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在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上强调
继续发扬“三西”精神 加大扶持力度 着力破除制约片区发展的瓶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8月23日,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在定西市举行。图为启动会会场。 记者 高樯
新华社甘肃定西8月23日电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3日在甘肃省定西市召开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策部署,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制约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使片区扶贫攻坚尽快见到实效。要认真组织实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切入点,坚持扶贫开发和水利建设、生态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走出一条西北干旱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回良玉指出,1982年开始实施的“三西”(河西、定西、西海固)地区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史上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行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三西”地区各族人民充分发扬“领导苦抓、社会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大力推行“兴河西之利,济中部之贫”和“有水走水路、无水走旱路、水旱路不通另找出路”的方略,展开了一场历时30年的反贫困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三西”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观,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区域性支柱产业初步形成,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改写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为探索和拓宽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
回良玉强调,以甘肃定西、宁夏西海固为核心,包括周边部分地区和陕西、青海部分毗邻地区在内的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任务仍很艰巨。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继续发扬“三西”精神,同心同力,真抓实干,一步一步把规划落到实处。一要坚持不懈加强生态建设和治理,重点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山、水、林(草)、田、路综合整治。二要全面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下大力气突破水利和交通两大瓶颈制约。三要扎实推进生态移民工程,统筹推进移民新村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注重解决群众搬迁后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四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现代旱作节水农业,高水平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基地,继续支持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五要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各项扶持政策,实施好“国家扶贫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有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加强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六要强化跨省协调和合作,加强跨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布局、经济协作等事项的衔接。七要加大部门支持力度,国家有关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投入要向六盘山片区倾斜,列入行业规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优先审批和实施。
国务院已批复《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六盘山片区涉及陕西、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的15个地(市、州)、69个县(区、市),是连片特困地区中农民人均收入较低、贫困发生率较高的片区。
会议由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主持,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出席会议,甘肃省人民政府省长刘伟平在会上致辞,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杨传堂、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贾廷安、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和陕西、甘肃、青海、宁夏4省(区)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会上发言。
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
新华社甘肃定西8月23日电(记者 王衡)记者23日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此间召开的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上获悉,涉及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四省区2356万人口的《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正式启动实施。
六盘山片区地处黄土高原中西部及其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规划区域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6万人。这一片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按照我国新扶贫标准测算,六盘山片区到2011年底仍有扶贫对象642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是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问题最突出、攻坚难度最大的片区之一。《规划》提出,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规划》明确,六盘山片区的战略定位是“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循环经济创新区、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国家向西开放重要枢纽、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重点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规划》提出了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一是到2015年,现代旱作节水农业、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循环经济发展初见成效,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生态建设深入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二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规划》还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和基本要求。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产业发展,三是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四是促进就业与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五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六是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时,《规划》还从改革创新、政策支持和组织实施三个方面明确了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
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召开
王三运出席 刘伟平致辞
本报定西8月23日电(记者 徐爱龙)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今天在我省定西市召开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建华,省委秘书长刘立军出席会议。
刘伟平致辞,李建华在会上发言。
刘伟平在致辞中代表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回良玉副总理和国家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以及各兄弟省区市参会领导的莅临指导,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说,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正式启动,是贯彻落实新10年扶贫规划纲要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重大举措,是我国扶贫开发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标志着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迈入了集中连片开发的新阶段,掀开了六盘山片区广大群众加快脱贫致富、迈向全面小康的新篇章,必将对我们深入探索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新机制、新体制及新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扶贫攻坚的信心,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强力推动六盘山片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确保实现这一区域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伟平说,甘肃作为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国家扶贫攻坚的重要战场。30年来,我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整村推进、科技扶贫、产业扶贫等重点扶贫工程,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贫困群众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扶贫开发也从解决温饱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益于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国家有关部委及驻地部队的大力支持,也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奋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但与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新要求、新部署和新目标相比,我省扶贫攻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省将以此次启动会议为重大契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重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制定实施规划,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积极创新机制举措,强化落实各级责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怀着对贫困群众深厚的感情,充分组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铆足干劲、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打好扶贫开发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攻坚战,努力为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攻坚探索新经验,为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坚实基础。